“我是一名城管!为什么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结婚。转眼间毕业已经7年了,做过老师,干过烟草稽查,去年稳定下来进了城管执法局……悲剧就这样来了。”“我频繁出现在各大征婚网站各种相亲场合。可是只要对方知道我是一个城管,立马QQ就不说话了,或者走开。”近日,一篇《难道就因为我是一名城管,我就找不到媳妇》的帖子在天涯论坛西安版块被网友“吵”得火热,主人公是一名西安城管,诉说了自己因为职业找不到对象的苦恼。(华商报,10月11日)
在当前社会语境下,城管的职业名声欠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尴尬不仅体现在城管执法者与与执法对象之间并不和谐的关系上,而且逐渐投射到城管执法者的个人境遇上。某城管执法队员相亲时因为“城管”身份而屡屡被拒绝,可谓社会对城市管理问题的鲜活反映。
根据网贴反映和记者调查,这名城管执法人员的苦衷是切实存在的。女孩得知发帖者“城管”身份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记者随机采访的结果,城市管理执法者形象不好、名声欠佳是客观存在。网络流传的以“城管来了”为主题的《清明上河图》虽有放大的效果,但笔者的一次亲身经历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一次在县城内遇到乡邻推车卖自家种的苹果,驻足聊天过程中,忽然乡邻喊了一句“孬种来了”推车就跑,我扭头一看城管执法车正从前面过来,待回过头,乡邻混在小贩们四散奔逃的队伍中,已经不见了踪影。
城市管理队伍名声欠佳,使得有城管执法人员个体因为“身份”问题而遭相亲对象拒绝,这或许会被看做一种另类的“职业歧视”或“身份歧视”。但需要明白的是,这种“歧视”因为建立在对城市管理制度不满,因而“连带”到对城管执法队伍愤恨的基础上,便有了某种意义上的情绪共鸣。相对于其他如相貌歧视、性别歧视等遭受社会批判的情形不同,对于城管的这种“身份歧视”或“职业歧视”,却容易引起民众对此“歧视”的情感支持,甚至还会“再踏上一脚”。这种反常的心理情感表现,显然是令人不安的。
究其根源,现行城市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性的欠缺,使得城管执法在现实操作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城管队伍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的自由处置权限,并未受到法律法规有效的约束。这就使得城市管理的制度性缺陷,通过城管自由处置权的欠妥应用投射到个体城管执法队员身上,产生了一种源于制度缺陷的职业性“误伤”行为。这种“伤害”,是社会对城市管理制度缺陷不满情绪的正常流露,但将这种朴素的情绪反应加诸具体城管执法人员身上,在“连带责任”“扩大化”的同时,难免存在“误伤”的危险。
如媒体报道,这名发帖的城管执法队员“主要负责对违规停车和夜间噪音的处理,局里也要求我们文明执法。”却因为“城管”身份而被女孩一再拒绝,显然属于“误伤”。“对城管这个群体少些偏见多些理解”、“我会一直要求自己文明执法”,这名城管执法者的呼吁,是对因职业身份遭遇“误伤”的无奈,也映射出城市管理的制度性缺陷面临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无法做出灵活因应的尴尬。从城管执法者因为“身份问题”遭遇相亲女孩“歧视”,可以看出普通民众对城市管理队伍的朴素印象,更能从中瞥见人们对现行城市管理制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需要的不满。这些,都应该是城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改进,进一步提高服务民众生活需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