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发展应留住“文脉基因”
时间:2016-01-20 10:17:14  来源:荆楚网  作者:柯晓波 

    相信在每个人心里都藏有一个理想城:在那里,有清新的空气、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房、完备的社保、独特的文化;在那里,人们可以见证青山绿水挽乡愁。

  可是反观现实:城市里污染严重、拥堵不堪、“灰头土脸”、大拆大建,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年代久远的地标性建筑纷纷轰然倒下、现代化的新地标建筑又多贪大媚洋,城市特色日渐消弭,只留下人们的回忆与叹息。我们的城市到底怎么了?我们的理想城到底在哪里?

  诚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尽管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城市工作的复杂程度已远非当年可比。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发展把脉开方,这是改革开放后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也成为了“史上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会议不仅传递了城市发展的新动向,还提供了一把解决“城市病”的金钥匙,让今后的城市发展有章可循。

  城市是自然的,它是隐藏在自然规律下的人口聚集形式。城市更是人文的,任何一个饱含人文情怀的城市都有着独特的气质和美感。理想城的灵魂重塑要留住“各具特色”的城市“基因”。现代人常常会问:怎样的城市才算美?我们既不要“好脏好乱好热闹”的迷乱感,也不要“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空虚感。城市的气质和美感与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密不可分。城市建设开发,更是要尊重原生文化,富有本土韵味。

  前不久,一则关于南京地铁5号线路由于涉及183处文物点国家文物局“暂不同意”,要求地方政府修改方案的消息一出便引起热议,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城市文化之光正在觉醒。城市如同人一样,理应有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它需要时间去积淀、生长和繁育。一味地揠苗助长,东施效颦,只图一时之效,不看一世之功,是万不可取的。习总书记一以贯之地极其注重城市文脉发展。不论是他曾在福建工作期间修复林觉民故居、林则徐系列遗迹等文化遗产的实际举动,还是近年来去西安、北京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城市规划必须贯通历史现状未来”,“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朴实话语,都体现了国家领导对城市文脉的重视程度。

  其实,城市发展的关键还是靠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城市如何吸引人、留住人、提升人,很大层面是受城市文化所影响。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要成长为巨人,一味地“摊大饼”,“带洋味儿”,只有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是真正的令人热爱的宜居之城。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城市,你若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就会尊敬它、保护它、珍惜它;你若把它只视为一种物质,就会无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随心所欲地破坏它。”这或许是对城市发展最好的一句注解。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