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发展 不乱其法
时间:2015-11-19 09:40:0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评论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农村社会”迈入“城市社会”,势必带来城市管理模式、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的根本变化,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在内的“六个要”,为“十三五”中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的。人向城镇集中是产业发展吸引的结果,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当地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民俗乡情等实际情况,这就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不能无视质量,无视人的需要,无视产业基础,片面追求速度或单方面突进。可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中国的空城现象又有了新的更大发展,空空荡荡的小区在全国许多城市已不鲜见,这很大程度上正是违反城市发展规律的结果。

  因此,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新型城镇化要告别“摊大饼”和“伪城市化”。首先要改变各级政府用行政命令推动城镇化的办法,要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来提高城镇化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改革规划管理体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防治“城市病”等等。

  在城市发展新理念下,未来城市规划必须是基于个体体验和家庭友好的政策设计,教育、住房、养老、医疗政策必须回归到公共服务的本位。生活与闲暇必须成为城市重大公共议题,并成为城市决策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同时,以内涵提升为重点的存量规划与设计,以保护再生为复兴根基,以资源活化为复兴载体,以功能转型为发展思路,以策略创新为发展驱动,成为城市再生与发展的重要导向。

  可见,对于当今城市社会发展来说,必须考虑到城市“人”的最本质的持续的需求,使每一个城市对居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生存的空间,而更是一个人性得以复苏和生息的乐土与梦境。如此一来,“诗意地栖居”便不仅是完美城市形象的绝妙写照,也应该是当代国际范畴的城市化建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由此大为增强的城市吸引力,也使高素质的城市居民、大量的科技人才的加入、优美完善的投资环境、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成为可能,从而也就为增加城市的潜在价值、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已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和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常住人口市民化问题。农民工是否愿意举家进城,并落户城镇,还要看农民工及其后代能否真正在城镇久居。然而,目前我国城镇常住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提高城镇化率,需保障农民工权益。在多地农业人口可以自愿选择落户城镇的当下,让农民工连人带户留在城里,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中国迈向城市时代后,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加快完善城市治理体系,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与共同繁荣。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