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闻还是挺有科幻感的:常州一城管自费万元装备谷歌眼镜。这名叫做蒋佚凡的城管队员解释道,在执法过程中,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用DV的话,未必能够立刻跟过去,但是用谷歌眼镜绝对是‘指哪打哪’”。他称拍摄执法既是对城管保护,也是一种约束,用谷歌眼镜拍摄可以解放双手,更加智能化。与此同时,拍摄的视频也更加完整真实。
谷歌眼镜,可拍照,可视频,可上网,是一款名副其实的“科技神器”。国内想购买只能网上代购,而且不一定能保证买到。
换到别的职业,这条新闻未必就可以成为新闻。但因为事涉城管,常州城管队员的这种个人行为就被赋予了一定意义上的新闻解读价值。
事到如今,城管这一职业已经被贴上了很多标签儿。而不管怎么提倡“和谐执法”、“文明执法”,城管打人或者是城管被打的新闻,还是屡次发生,让这个职业处于了一种无比尴尬的社会低位。提起城管,我们也只剩下了“哦?”“哦!”这样简单,然而却又意味深长的表达。有时候,我一度怀疑,城管打人和个人无关。换句话说,是城管的职业性质,造就了现在的城管队员的执法方式;而不是城管队员的执法方式,造就了城管的职业性质。就在城管队员装备谷歌眼镜正热闹的当下,网上还爆出了一条“合肥城管围殴游客一家人”的事情。常州城管队员自费装备谷歌眼镜神奇,和前一段我们一直关注的“微笑执法”、“眼神执法”一样,顶多就是增加了一点大家对城管队员打人事件之外的另一面关注度,于城管群体的职业形象,并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
当年,为了改变多部门执法不统一的问题,城管职业应大势而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环卫、沿街商铺,甚至是公共交通,还有部分交通违章的行为都集权于城管一身。如今,相对集权的城管,在发展过程中,弊病也暴露无遗。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行业部门能像城管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做到长期、持久地负面新闻缠身。一直如此,我们就该思考,是不是要从根本的体制上来对城管行业做一次大手术?而不是像今天这样,什么地方漏了,就堵堵哪里。
装备谷歌眼镜神器,让城管职业多了一层科幻感。可是再神器的科幻,也解决不了城管职业本身存在的痼疾。蒋佚凡本身是个有想法、有学历的新型城管队员,可是别的地方城管发生了负面事件,亲朋好友常常会拿这些事来调侃他,虽然没有恶意,但是时间长了,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委屈。当城管队员本身从心理上也开始被这种行业所困,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这个行业真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