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着城管制服执法,晚上则换上便装摆摊,武汉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引起全国网友关注。昨日,武汉城管官方微博回应此事,称当事人是一名优秀城管执法队员;洪山城管人士则称:“摆摊”实为卧底,目的在于“换位思考”。(6月17日《楚天都市报》)
“练摊日记”浮出水面之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样也可以”?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入小贩内部,去换位思考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生活,这在理论上并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可爱的创新。然而当一切陈词都曝光在群众发现之后,确实让人觉得半信半疑之感。
武汉城管当着媒体记者的面,甩出了“练摊日记”。我们也无法翻开扉页,去品读这里面字里行间的“体验执法”之滋味。当然这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毕竟咱们也不能用阴暗的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良好初衷。客观的说,用这种无伤大雅的方式,完成从城管到小贩的身份转换,民间早有如此建议之声,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本身就是执法者所应具备的情操。
但是笔者依然质疑“练摊日记”的可操作性,因为在城市运营管理的构架中,所赋予城管的,也仅仅是清理整顿那些占道经营的小贩,而再怎么体会这些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和艰辛,都没办法扭转自己也仅仅是个执行者的角色,根本无法上升到能改善小贩生存环境的那个层次。打个比方,那些流动经营的小贩没有也无力享受固定经营的场所,而在这一块,城管是根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去“照顾”。同时对于无照经营这块领域,审批权都在工商手中,对于像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制定,都不在城管。城管所要求的,就是清理、整顿,如果叫这样的角色去体会小商小贩的不容易,说现实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大意义。
反倒是那些个城市的高层管理者,倒是可以潜伏到城管队伍里去,去好好体会这些已经被严重污名化的群体之不容易。在城市框架下,城管干着太多脏话累活,甚至是要命活,已经完全可以和“高风险行业”划上约等号。其实想来,这一切都是源于城管和其他部门已经形成严重脱节的怪象,包括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分内事,很多都被模糊定义给了城管去抹屁股。这种“大包大揽”式看起来是管辖权限的扩大化,但在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下,现场就只能是执法粗糙和无序的怪象频现。
在社会大背景下,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理论上也并不存在老鼠和猫般的矛盾对立。城管写起了“练摊日记”,可能出发点是想为以德服人做准备。然而这毕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机关里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无法想象单靠城管独力支撑,偌大的城市以后究竟会怎样。古人的智慧早就告诉我们,宜疏不宜堵,也请其他部门别在置身事外,如果可以的话,赶紧给心力交瘁的城管搭一把手,以城市的名义,告诉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