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麦秸式的生存映射农村养老的逼仄
时间:2013-06-18 23:08:1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堂吉伟德 

    100公斤麦秸秆装车、上面覆盖着塑料膜,年近七旬的老人弓身穿行街头,拉着它们显得颇为吃力!昨天下午,在郑州市嵩山南路,一位等活的民工目睹此景心头泛酸——老人的境况,极像父亲当年辛苦操持家庭;他赶紧掏钱买下麦秸,让老人回家。(6月17日《大河报》)

    民工动情出钱买麦秸,这本身就描绘了一场悲壮的民生图景。正是看到了一个老人生存的艰难,才使得同处于底层的民工有了“怜悯之心”。这样的底层善意固然为人称道,却不是这个场景的真正解读。“麦秸式的生存”映射的是农村养老的逼仄现实,以及老无所依的真实诉求。

    一次爱心式减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若没有长效而持续的外力救助,“麦秸式的生存”还将继续,老人的“卖秸翁”的角色还得一直扮下去,直到其再也无力承受之时。一个老人,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本是子孙满堂,安享天伦的时候,却还得为“五斗米”而劳作,为“一车秸”而负重,没有“五保户”的政策待遇,没有“退休金”的安顿,形单影只的身体之下,同样是权利救济的苍白。

    其为什么没有享受到政策的庇护,并得到妥善的安置,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追问。更大的问题在于,还有多少人跟老人一样,在麦秸式的生存中苦苦挣扎?一个人的境遇代表着一个阶层的处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农村或城市里,还有很多跟“卖秸翁”一样的人,他们老了却依旧不能停歇,因为他们没有最根本的生活保障,没有最基本的国家福利,他们一切都得靠自己解决。

    假若,他们有基本的养老金,可以让自己填饱肚子,他们或许就不会如此辛苦;如果他们有基本的医疗保险,生病了有地方治疗而又不会缴太多的费用,他们也不会如此焦虑。填饱肚子已经让他们满足,其辛苦不止、劳作不息的动力,仅仅是因为“年龄大就会得病,手里得有点钱”,这样的生存要求和福利追求,低得让人有些无比动容。

    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鲜见,比如陕西省太白县的杨德清老年夫妇,就已经六年没有吃过肉。如此不难看出,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虽然我国农村实行普惠制养老金制度,凡是60岁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无论其就业历史和收入状况,均可获得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的、按月领取的有保障的养老金。但由于这种普惠的标准很低,还无法起到兜底作用,如果仅是唯一生活来源,就无法避免“6年不吃肉”式的悲情。如果再加上政策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实际状况将更加糟糕。比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像“卖秸翁”这样的老人应当作为农村“五保户”,由国家承担养老和医疗责任,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由此看来,农村养老的低层次再加上公共责任的缺失,让农村养老的现实变得更加逼仄。

    靠弱者的同情,以及一次义买是解决不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公共责任的兜底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如何养是一回事,该不该养又是另外一回事,如何让农村老人特别是无依无靠者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需要公共政策的正面解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