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带本来是为了交通安全而设置的必要措施,却成了湖南长沙某小区的“烦心带”和“扰民带”。不足700米的道路上,23个减速带让网友感叹,“腰椎间盘突出的人都不敢坐车了”。近日,一居民因此把交警支队告上法庭。
事实上,“减速带过多”并非个案。附近居民被噪音干扰,尤其在夜里,“像数山羊一样数减速带上的咯噔声”。司机认为减速过多消耗燃油,且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和追尾。一项本应带来安全的措施,却因设置过多而成为麻烦之源,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仅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说,减速带过多和之前媒体报道的“200米4组红绿灯”、“井盖排成梅花桩”等现象一样,反映出由于缺乏整体思路和统筹协调,所导致的无序和资源浪费。市民由此感到的不便,是不科学的城市管理造成的末梢反应。
消除城市管理中的各自为政和无序行为,需要多管齐下,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还是让市民参与到相关的决策之中。让最有利害关系的人拥有发言权,这既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应该是城市管理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以减速带设置为例,作为一项涉及多数人的决策,需要考虑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匹配度,尽可能实现俭省治理。道路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设置限速标志,安装红绿灯,如果在小区里面,还可以通过发起安全公约等多种手段来完成,而不是简单地铺设一道又一道减速带。太多的减速带,只能表明问题处理过程中太少的公众参与,和过于简单的管理手段。
减速带像是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符号,太多或者太少,都表明我们的管理技艺还不够成熟。和千千万万要盖的高楼、要修的道路相比,这个符号固然很小,但正是在类似的一件件小事中,在一项项涉及公民权益的决策中,人们感受着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的程度,评判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