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风:城市化需要产业支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
这一环节论坛的主题叫“中国城市化驱动的产业链条”。第一次城市化浪潮是工业产业发展驱赶农民进入了城市,促进了城市发展,我们第三次城市化浪潮是否要变了一下呢,是否要倒过来呢——让城市化驱动产业的发展。这是开一个玩笑,因为我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本人长期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更多地是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所以谈不上对城市化有所研究,只能说多少认识到一点。不管怎么说,在每个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包括我们的小城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很好的乡镇企业,每一个发展过程、阶段,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没有经济基础,我们如何去谈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与城市的关联,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我们在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产业的布局、通过城市化的布局把产业和城市化结合起来,而且是比较合理地结合起来。另一个方面是,我们单体城市发展如何与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产业结合起来。针对这两个观念,我不展开说怎么做,因为这是专家们的问题,我不是专家。我想提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实事求是地抓住区域的特点,不管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还是产业规划,还是单体城市规划与城市产业布局的规划,都应该立足于我们区域的特点,要准确地把握我们区域的特点。单体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优势,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实事求是对待这些问题,不要赶时髦,因为最后产生的效果可能是极危险的。
二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我们各类资源优势。我们现在发展汽车城、贸易城、旅游城,工业城就更多了,还有农副加工的城市、渔业发展的城市,可以列举很多很多,其出发点是立足于产业来谈城市的发展。如何把我们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起来,推动我们的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呢?我们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无论是单体城市规划或者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者是产业规划,都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三是要全面系统地推进有可持续发展力的产业群或者产业链。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建设行业,像我在搞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过程中,最早是抓塑料。为了推动塑料管道的发展,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不到三五年的时间,每个城市都有无数个塑料管道和塑料门窗的生产企业。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再看全国的生产企业,已经不多了。最近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大大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是大家看到,我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不是热火朝天的问题,而是你追我赶地赛跑,每个城市都恨不得都把光伏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就像前几年谁都想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一样,是在赶时髦。包括地热利用的企业,数量并不少,然而对社会的回报并不大。
四是要主动地协调好区域和单体城市的发展、区域经济与单体城市的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布局和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把产业链真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城市发展有经济动力的支撑,使经济的发展有城市的推动和行业的引导。
杨海浩:产业链推动城市化进程
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非常精彩的论坛,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主办方,我们正大集团的核心业务是农牧食品业,虽然也做房地产,但房地产业务不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城市化产业链,我看到“城市化驱动产业链条”这样的提法,我认为确实是这样。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正大集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正大集团作为第一家外资企业,率先到中国投资,与中国改革开放共成长。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正大集团的发展也没有今天的好局面。
反过来看,这个问题也是两面的,一方面城市化驱动了产业链,另一方面产业链也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实践就能证明这一点。我们在中国三十年来投资了上百家饲料厂,以正大饲料而闻名中国农牧业。我们在中国也采用独资、合资、合作以及公司加农户形式建立了上千家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包括养猪、养鸡、养鸭、水产养殖等等。我们在中国还投资了近80家大型的商业零售企业,像易初莲花等。这些企业开始都是投资在近郊、远郊、城乡结合部。随着二三十年的城乡迅猛发展,我们不少企业面临搬迁,当时企业的规模都很大。我们的投资初衷没有是想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但是我们企业有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有建立垂直整合一条龙产业链的发展战略,这恰恰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说,从正大整个完整的产业链来看,我们在上端做完整的种子、种禽、种畜再到中端——商品禽畜的饲养,到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再到食品业、零售业、餐饮业……我们这个产业链条是很完整的。这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实际上对区域化城乡经济、社会,科学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土地的节约,一个是环境的保护,一个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我们的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们有六家大型食品加工厂,每家都拥有六七千农民工,使得农民到城里来,到工厂来,从农业人口变成城镇人口,学到了技术,变成非农业人口。在商业零售方面,我们近80家的易初莲花(卜蜂莲花)大型卖场,每家店也都拥有农民工两三百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正大集团正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说,正大集团是见证、参与了整个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今后我们也愿意继续积极参与城市化发展这项伟大的实践,通过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产业链条来为中国的城市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翟宝辉:城市化的“回归”与“平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处处长、博士
针对城市化推动下的产业链条问题,我想说两个词。第一是“回归”,第二“平衡”。这当然是一个总括。
什么叫“回归”?从邹德慈院士讲的城市规划的作用,对城市化原意以及城市的理解,到顾云昌会长提到的“城”和“市”的关系,我得出“回归”这个概念。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南北差距、东西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每个城市都盲目追风,搞几乎相同的产业,自己人先打起来,一个发展起来,另一个肯定会趴在地上,或者两败俱伤。譬如,我们650多个城市,不可能全部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就像当年高新技术产业不可能是每个城市的支柱产业一样。你要回到城市的本义上,脚必须踏在自己的地上。每个城市都要根据自己城市的资源特点、文化特点、劳动力水平,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才是最关键的。回归城市的本义,产业是基础,没有产业其他的东西都没有。回归城市化的本义,城市化是毛,产业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到城市是为谋生来的,我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座城市没有足够强大的产业支撑,这句话无从谈起,我们不仅无以谋生,更没有美好生活的基础。
这个主题是城市化推动下的产业链条,现在的产业链怎么定位呢?刚才说到汽车产业,如果你生产轮胎,生产轴承,装起来卖出去,这是产业链最低的一端;如果你能够做汽车设计,那你是站在产业链最前端,中间还有若干环节,越靠近前端附加值越大,节能减排效果越好。你要根据城市的资源,包括所有资源,看能够接入哪个环节,直至把产业链里所有环节都接进来。这样定位才能使城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形成产业的集聚。产业有前向后向关联,属于纵向关联。还有高端的做法就是横向关联,譬如文化产业和汽车产业可不可以在一个城市最终成为整体,我认为是可以的,而且国际上有先例。譬如巴塞罗那的一个小城市就在将汽车设计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培养和创造。所以产业链横向关联、纵向关联都是可以的。
第二点讲平衡。中庸之道在中国产生,在中国长大,到现在西方都在学,这次奥巴马来中国,也用我们古语讲一些平衡的理念。我讲的“平衡”是什么?今天在座的诸位有的发表了一些很尖锐的观点,很有学院派的风格,有的讲实践中的操作方法。我们搞政策研究最想把研究的东西落地。刚才大家都在说法律,讨论政策有没有法律依据。我认为,社会科学的最大特点是总结实践,修补漏洞,亡羊补牢。最有效的政策是开创性的,也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此“政策比法大”有一定道理,至少在一个阶段如此。其实最有效的是领导人脑袋里的思路,这比文件还重要。就像邹院士讲的,允许地方政府用一点钱做一点形象,但也希望政府花一点钱去关注民生等等,这就是“平衡”的意思。那么,你研究成果怎么落地呢?用你的成果影响决策者决策!刚才孙院长说到的那个48平方公里的项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退出来很容易,说服他需要很多努力,但于政府、群众、研究者、国家、城市都有益,是值得的。其中不仅有我们研究人员的“平衡”问题,也“平衡”了决策者关注的方方面面。最后我想说,把你的思路与他进行沟通,形成共同思路,实施明智决策,朝着理想的方向逐步迈进!
郭其峰:通过竞争机制解决城镇供热难题
中南控股(中国)郑州中南科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从事的是再生能源方面的工作,所以今天我来谈谈城镇建设的供热问题。我们推进城市化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人们的生活最基本的是温饱问题,但是目前“温”的问题却很难解决。我们坐在这里很暖和,但是在很多地市的城镇,却很难实现这一点。前天晚上,在百度搜索,我点击“供热问题”。这个关键词,仅仅用时0.005秒,就搜出相关网页395万篇,可见供热问题是民众多么关心的话题,也可以想见政府目前面临的困难有多大。
我去年去一个东北的城镇,进入街道扑面而来是煤烟的刺鼻味道。他们那里居民供热大都用煤炉,当地有一个国营供热公司,规模不大,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扩展规模呢?因为公司年年亏损,年年要涨价,年年要靠财政补贴。据说虽然年年亏损,这个公司的待遇却很好,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往里面进人。这家公司经常找个理由就停暖,不是取暖费收不上来了,就是煤紧张了,停水停电了;一停暖用户就投诉,一有问题政府部门就不得不出面协调解决,供热问题可以说是无休无止。
上述问题在北方城市是比较普遍的,那么根源在哪儿呢?在于垄断经营。“兔子为什么跑得快,因为有狼在追嘛”。他垄断一个区域,可以与政府讨价还价,可以无视老百姓的需求。如果在那个城市有了竞争,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优质服务,就会知道怎么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政府要大力提倡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利用多种形式去解决供热问题。当多种形式并存的时候,垄断的局面就可以大大改善。上午王秉忱参事提到可再生能源的形式,我们国家出了许多的支持政策,比如地下水、城市污水、地埋管、工业废水、地热尾水等所有能够提取能量的低温水源都可以用于提能供热。另外采用太阳能热泵、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供应地板采暖或者毛细管采暖,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供热标准。
采用上述这些可再生能源供热形式,与传统的燃煤锅炉供热相比,至少有三点好处:
1、 环保洁净无污染。例如我们所做的山西安泽县项目,原来都是燃煤供热,后来建委鼓励采用水源热泵供热供冷,再加上当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植被,环保状况大大改善,安泽县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2、 是供热效果稳定。可再生能源供热形式都在用户所在地就近建设,是独立运行的小系统,用户可自主控制,随时启停,根据天气的变化始终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例如我们在新疆温泉县做的项目,有的是暖气片,有的是地板采暖,不同形式供应不同的温度,既不浪费热能,用户也感觉非常舒适。
3、 可集中、可分散投资,整个系统非常节能、运行时比较省钱。例如我们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做的水源热泵供热项目,运行费用平均每平米每天只有0.08元,是传统方式的50%。
虽然可再生能源供热形式投资比传统方式贵一些,但因为长期运行费用低廉,所以三五年即可收回投资。如果用户不想增加投资,也可以采用合同能源投资形式,参照集中供热的收费标准,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解决前期投资问题。
通过我们的大量实践证明,各地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只要支持我们,我们就会像狼群,追赶着传统供暖企业不得不变革、奔跑,迎合市场的需要,从而使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红火。所以,请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多关注我们,多支持可再生能源供热,使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在城镇供热方面尽快发挥更大的作用。
程新明: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新日月集团总裁、高级工艺美术师、香港新日月建筑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
我常年从事新技术开发工作,有幸参与城市化发展过程,这个机会很难得。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产业可以细分为200多个行业,我所做的是什么?是建筑的外墙保温与装饰一体化。我们是从2002年开始,是围绕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而做的,在这一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赶上了城市化浪潮,这也是我们的一大机遇。
我们国家历来不缺产品,唯一缺的是好产品,缺少品质,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针对如此宏大的城市化浪潮,假如在这几个方面有所缺乏的话,可能造成极大的浪费,甚至是灾难。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发生的“楼脆脆”、“楼垮垮”事件,还有央视大楼的“楼火火”。
我们发明的XRY节能装饰板这几年很受亲睐,这与我们一直秉持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分不开的。比如有一个案例——鄂尔多斯的戴斯大酒店,原墙面已装了EPS保温板,因保温和装饰效果不好,后来请我们公司给它在外面又做了XRY节能石板幕墙,广告公司在外墙焊装招牌字的时候将里面的EPS保温板烧着了,在夹层中从下面烧到上面,内面的保温板全都烧光了。我们外面的XRY节能石板还是是好的,没烧坏一块,因为我们板有背板、边框、面板全封闭的。现在,经过几把火以后,我们的产品在订货量上已经供不应求。
为此,我们呼吁,在这么宏大的城市化浪潮中,务必在产业链上要打造更多的好产品,各个相关企业务必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有责任感。整个产业链几百个行业,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肩负起责任来,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建设的是安全的城市、绿色的城市,舒适宜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