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 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的撤县(镇)改市系列之三暨第28期城市化茶话在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举行。本期茶话以“特色小镇的实践与培育”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城市与产业规划咨询专家、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刘世能主讲,并邀请我国城市化、城市规划、投资与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展开观点对话与交流。
本期茶话活动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城市化》杂志社社长蔡义鸿主持,包括中新社、《光明日报》、《城市化》杂志、城市化网、新浪网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指导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承办单位: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
媒体支持:《城市化》杂志 城市化网 中新社 光明日报 新浪网
地 点: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会议室
主 持 人:蔡义鸿 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主题演讲〉〉〉
刘世能:特色小镇的实践与培育
刘世能: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十多年来,我一直专注城镇与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咨询工作,曾在政府机关、银行、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领域工作,具有“官、产、学、研”的完整经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很多人都缺乏一种跨界思维,所以我将自身经验加以整合,于19年前开始建立城市发展智库,从事城镇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自2016年8月份三部委联合发文计划培育一千个特色小镇起,各地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我认为今年小城镇的建设已到风口。曾有企业向我表示,今年要建设几十甚至上百个特色小镇。然而,特色小镇的建成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仅凭一家公司根本无法做到。这说明,小城镇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基于特色小镇的策划与建设,我想重点谈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认识误区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特色小镇的理解五花八门,以房地产公司为例,大多数房地产公司理解的特色小镇仅仅是卖房子,为小镇居民提供住房。今后的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前景,所以,基于特色小镇来卖房子的想法没错。但未来小城镇如果没有生活方式的营造,没有良好公共服务的配套,想卖好房子很难。当前,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到底有哪些误区?一是将特色小镇等同于建制镇。实际上,特色小镇相比于建制镇,地域范围通常较小,且不一定具有行政功能,特色小镇重点突出特色和创新,因此,特色小镇与建制镇在概念本质上是不同的。二是将特色小镇等同于新城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新城区为城市建成区,有城无乡。而特色小镇是城乡结合体,强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因此新城区和特色小镇在特征、规模、产业以及发展方式等方面不同。此外。特色小镇的认识误区还在于它与旅游区、产业园区、美丽乡村、房地产项目等概念相混淆。
◎特色小镇的定义
我认为,特色小镇是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支撑,以营造新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的创新型田园小城。
首先,特色小镇一定是城市的一种,但它不属于城区,而是田园小城。其次,特色小镇的本质特征是生态良好、具有文化魅力和文化特色。第三,特色小镇有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支撑,二者缺一不可。第四,特色小镇以营造新的生活方式为目的。当前,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出现不同社会阶层的变化,而特色小镇的核心是把城里人的消费引入小城镇,从商业的角度讲,是要赚城里人的钱,而不是赚农村人的钱。吸引城市人消费,就要围绕被吸引人群,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另外,特色小镇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理念进行建设,突出创新。
中央政府对小城镇特色的总结我很认可。特色小镇即为: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活而新”。
理解小城镇最重要的是理解小城镇四大关键特征。其一,小城镇是由九大体系构成的复合型社会生态体系。其二,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和自然环境为基础。其三,特色小镇建设以政府的支持和投融资的支撑为依托。其四,特色小镇以产城一体化的综合开发为手段,强调综合开发,而非单一开发。
◎特色小镇的理想标准
第一、特色小镇规模要适中。虽然国家规定三平方公里,但是我认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应因地制宜。
第二、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低碳,拥有健康的环境。
第三、文化魅力突出。具有个性特色和人文精神。
第四、空间景观宜人。布局和谐,拥有可品味的景观。
第五、产业充满活力。主导产业突出,结构合理。
第六、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具备人性化服务。
第七、居住方便舒适。社区居住舒适,生活便捷。
第八、社会高度文明。素质提高,社会和谐。
◎特色小镇的类型与建设关键点
特色小镇有很多种类型,包括特色农业型、文化旅游型、新兴产业型、商贸主题型、养生养老型、工业主题型等等。比如:杭州基金小镇是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北京周边围绕养生养老人群打造的康养主题小镇;一些商贸枢纽城市打造的商贸主题小镇;一些特色工业地区打造的汽车小镇、茅台小镇等;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农业种植为主,把农业和二产、三产结合起来,可以打造特色的农业小镇。
近几年,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全国铺开,专家们也各抒己见,但对某些观点我不太苟同,根据十多年来对于城镇化的综合跨界研究,我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抓住五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生活方式营造。营造人的生活方式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而非农民的市民化。农民的市民化无法解决盈利问题,无法解决高端产业的发展问题。我们欢迎农民进城,但特色小镇的核心不是农民进城,而是城市居民下乡,其次是产业下乡。要留得住人,要有生活方式的营造,否则特色小镇只能以失败告终。
关键点二:复合体系建设。特色小镇包含生态体系、社会体系、文化体系、空间体系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复合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医疗、教育、体育、文化、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养老、农业、旅游、商贸等多个方面,单独的一家企业恐难做到。
关键点三:跨界资源整合。没有跨界整合资源,特色小镇无法建设。有企业专门请城市规划院为其规划,在没有特色的地方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我认为这种做法是相当错误的。理由是投资大、周期长、建设慢,会把企业拖垮。
企业投资特色小镇建设,不能仅仅按照详规、控规的指标规定进行,而是要解决特色小镇建设面向何种市场、设计什么项目组合、如何进行投融资、如何设计盈利模式、如何开发、运营等问题。没有提前解决好上述相关问题,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项目必死无疑。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要有方案设计、模式设计、标准产品设计等等。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时间长,一两年无法完成。因此,必须要有资源的跨界和整合。
关键点四: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设计包括开发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设计,而这种跨领域的跨界模式,过去大家没有从事过,大多数搞绿化只是搞绿化,搞农业只是搞农业。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缺少合作的商业模式是很难成功的。
关键点五:项目方案落地。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整合上下游资源要素,设计标准化产品,做好项目的方案策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开发建设策划、重点项目策划、 投融资方案策划、招商营销方案策划等,保障特色小镇的成功实施。
总之,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强调体系化思维,强调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包括四个方面:权力政府资本整合、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整合、智库资本整合。资源的整合能够解决政策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从而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实际困惑。
二、如何认识特色小镇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的四大误区
第一、忽视策划规划。首先不重视规划;其次规划的体系不清楚;第三规划流程不规范。我国很多城镇建设存在“穷规划、富建设”现象,城镇建设初期不舍得对规划投资,未谋先动,导致企业身家性命紧系其中,一损俱损。
第二、重视“硬规划”,忽视“软规划”。“硬规划”偏重建筑、道路、景观、市政等设计,使特色小镇在工程建设、总体布局、控制规划等方面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一些强制标准,有其弊端和绝对性。而软规划城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方案,侧重以经营的思维进行完整的方案策划,此类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城镇发展方向、思路、模式、步骤和策略。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先编制“软规划”,经过充分研究,明确发展方向、阶段、步骤、路径,进而再编制“硬规划”,通过空间、指标、工程等形式加以表现。
第三、重视专项规划,忽视跨界融合的衔接。单纯的专项规划无法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因此,特色小镇规划需要多行业、多领域的系统整体谋划。
第四、重视机构资质,忽视专业机构能力。很多机构被资质所限,严重忽视其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特色小镇的很多规划是缺乏灵魂、缺乏方案、缺乏抓手和步骤、缺乏盈利模式的“硬规划”,建成后的特色小镇无法带来人气、商气、财气。
◎特色小镇规划的意义
规划有用吗?当然!以石景山的规划为例,我们为石景山服务了十多年,策划了60多个项目,提出了石景山的发展定位——CRD(即:文化、娱乐、休闲),对石景山的发展起到卓有成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石景山土地资源有限,国务院把土地交给首钢开发,通过我们对石景山区域发展的系统研究,对其老工业城区的改造提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指导石景山进行产业转型,逐渐引进了动漫、游戏、保险、金融等产业。十年前,石景山的重化工业占全区GDP的95%,短短十年之后,石景山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占到85%,产业转型成功完成。
第二、通过对重点项目的策划,将石景山仅为1.08平方公里的八大处科技园成功纳入到中关村科技园。
第三、通过完整的方案策划,联合门头沟、房山等各方投资,经由南水北调进行水处理,实现了永定河的生态治理,将石景山打造成山水相伴的宜居城区。
经过几百个规划的实践,我们发现规划的成功实施首先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要选对智库咨询机构,最后要有充分的社会资本支持力度。
所以,特色小镇规划第一要理清思路,第二要统一思想,第三要明确策略,第四要确定模式,第五要征求上级政策支持,第六要整合资源。
◎特色小镇规划的流程
第一,先不要做控规,要先影响政府,做好概念性策划,而不是概念规划。
第二,办好手续,在规划部门办手续前要准备好方案。
第三,办手续需要争取哪些条件支持?比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分别需要多少?建设用地、林地、商业用地要多少?建筑密度、容积率等需要多少?所有问题要考虑全面。
第四,特色小镇周边配套设施要建设好。
第五,要争取优惠政策。
概念策划要深入,要考虑后续经营,就要有开发建设方案,涉及到每个阶段的任务,包括空间功能分区、每个功能区的配比、项目组合、静态动态投资等等。通过概念策划影响控规、详规,然后系统谋划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最后开展建筑设计。
一个项目的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战略规划、专项规划,最后是建设设计。
三、如何打造特色小镇的特色
特色小镇,其特色从哪些方面体现?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产业,二是文化,三是空间,四是生态,五是体制创新。
◎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产业特色的打造要结合当地的情况,突出其自然优势,进而打造其特色产业,实现主业突出、业态合理。特色小镇的特色最好具有唯一性,不能“百镇一面”。
一位老板想在山西的一片农业区建四合院和小农庄式的特色小镇,原因之一是山西人家乡观念很强,愿意在家乡买房,但在北京买过高楼大厦的人还愿意到县城买房子吗?所以房地产要创新,不要清一色的高楼大厦,这是第一个商机。第二,当地有特色梨树种植,几百年的梨树景色非常壮观,土壤条件比较好,当地盛产的有机红薯、胡萝卜,都是养生养老需要的健康食品。旅游人群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周边县市人群,一类是外地旅游人群。因此抓住特色,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通过做强特色农业,营造特色乡村景观,做亮旅游,把农产品做成包装礼品,进而营造特色的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通过把农业和休闲度假结合起来,打造以梨为主题特色的产业链,特色小镇就建设成功了。
◎文化特色
文化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二是文化事业,三是文化产业,四是文化景观,五是文化活动。浙江的龙泉青瓷小镇,有一产、二产,也有三产。我们聚焦其传统的青瓷产业进行产业创新升级,为其量身打造特色小镇。重点围绕其青瓷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博鳌论坛,实际上是文化活动;茅台镇,酒是其产业特色也是文化特色。
◎空间特色
贵州遵义乡村旅游建设得很好,结果其他村庄效仿建设,导致了审美疲劳,反而丢失了特色,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哈尔滨打造大型地中海风情特色小镇项目,北国雪乡搞地中海风情,这就是不伦不类,长期来看是没有生命力的。鞍山鞍钢的旧城改造,马路两边统一建十层左右高的房子,房子连房子,连一个小空间都没有,清一色的两堵墙,建筑毫无特色可言。
◎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的生态景观如何营造?两堵墙之间挂两个吊兰,就把文化味体现出来了,还有城市路灯的营造,都能体现文化特色。空间如何营造?我认为要真正以人为本,绝不能按照大城市一样建设,而是一定要考虑小城镇的山川地貌,因地制宜。有些山地小镇很漂亮,应该加以保留,增加山地营造的空间。比如三亚的空间特点就是山、海、河、桥、城,片面发展房地产的后果是导致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山的空间被破坏,反过来想补救比较难。
◎体制创新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莫干山的特色小镇,把丘、野、谷、岭、峰打造出来了,所以,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生态特色要体现生态优美、环境宜人。此外,还要进行体制创新,做好相应的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小城镇的建设吸引力不足,就很难留住人。
四、如何引入消费客群
特色小镇要考虑市场化运作,考虑如何引入消费客群的问题。如目标客群如何定位?要面向哪些客群?目标客群的生活方式如何?如何满足目标客群的生活需求?产品组合如何构成?人气怎样导入?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在内。
首先要研究目标客群。有一家做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公司,在北京周边拿到地,结果盖的房子卖不出去。经过分析发现,当地的房地产楼盘很大且没有绿化,人气不高。
为吸引人气,建议由企业出资配套建设儿童湿地公园,再建一个儿童娱乐中心和儿童课外辅导中心。这些儿童设施完善后,人气聚拢起来了,土地逐渐升值,小城镇的房地产经脉也被彻底打通。之后再建设地下空间设施,提供医疗、生活、餐饮各个方面配套,吸引周边养生、度假的人群,再由当地人带动城里人来消费。
其次,研究目标客群,就要研究目标客群的需求。以老人为例。研究老人的吃、住、行和养,要围绕老人的需求展开。我们小区一位老太太有三套房,自己住一套,其他两套无偿提供给儿童教育机构和信教的教徒做活动用,结果老人去世却无人知晓,这就是老人的孤独。还有老人的饮食,一些高血糖、高血压的老人可以活动,但无法自己做早饭,儿女不在身边,小区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膳食。还有心理辅导、餐饮、医疗、活动等,都是老人的需求所在。居家养老也好,集中养老也罢,不同的养老模式都有不一样的弊端,理想的解决方式就是在城市周边打造特色小镇,先吸引年轻人来工作买房,再吸引老人来居住生活。第一是营造生活方式吸引老人,第二是解决盈利点单一的问题。
所以,如何引入消费客群,如何设计目标客群需要的生活方式十分关键。
五、如何促进产业发展
政府、企业对如何发展产业的问题十分头疼。过去的高校没有产业经济学,我们国家研究产业的有两类人,一种是研究行业大势,另一种是发改委系统研究行业产业的人员,但是真正研究产业怎样操作,怎样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人特别少。很多政府、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等时髦概念,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主张。所以,我认为产业的选择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我认为包括四点:第一是因地制宜,第二是效益优先,第三是政策引导,最后是生态为重。
产业选择最重要选择主导产业。选择一些关联性强、发展潜力大、规模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技术创新显著、能够形成规模化且能够盈利的产业进行导入。
产业选择要有产业链思维。比如农业产业链包括哪些环节?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可能发展哪些?结合当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如何延伸旅游、参观、体验、研发等功能,以产业链的思维打造适合当地的产业。健康养老产业链的构成也是一样,比如健身、地产、管理、服务、养老,几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和配套的。
我们在山西一个最不容易发展小镇的地方做了实验,围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市场销售,结合旅游、体验、养老,延伸产业链,通过依托农业、提升农业、超越农业、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给当地经济带来良好促进作用。我们在江苏如皋打造石材小镇,通过将文化创意、平台支撑、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结合起来,把产业链条打通。
产业发展有哪些策略?一是统筹发展、规划先行;二是转变思维、联动发展;三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四是产业集聚、规模发展;五是区域互动、借势发展。
产业导入应该遵循哪些策略?首先以人气为先,其次以商气为重,最后以品牌为主。
河南商丘地处平原,缺山少水,当地政府想从人文找亮点,把灌溉水首先建起来,但其核心区六平方公里,只有八千万的建设费用,拆迁安置就需要一两个亿,根本实施不了。我们为其策划先导入人气,再引入商家,最后围绕当地消费,建设相配套的医疗资源、文化资源,通过人气为先的原则进行产业开发,效果很好。
六、如何整合多方资源
整合资源的方式一是搭建平台,二是整合资本,三是聚集企业,四是制定标准,五是树立典范。
◎如何搭建平台?
我们国家的协会、组织并不发达,体制机制没有吸引力。我去我国的台湾考察,台湾的行业协会一般由几十人的团队在做服务,到了年底,产品展示会和投资交流会请企业报名参加,为其提供一揽子服务。我觉得真正的行业组织一定要有服务团队,一定要有模式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否则平台没有生命力。
◎如何整合资源?
平台不能太单一,最好有产业资本、智力资本、权力资本,实现多方共赢,防止过分雷同。
◎如何集聚企业?
将养老、加工、绿化、教育、医疗等不同部门、行业、专业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跨界”合作,打造产业生态。
◎如何制定标准?
打造什么样的主题特色小镇?我认为,特色小镇可以作为一个产品来打造。海南或者广东一些地区,有湖泊、温泉、耕地,但建设特色小镇都没有方向,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标准产品。标准化的产品设计是多元主体合作、资源整合的前提。
◎如何树立典范?
要想推广一个产品,比如万达,过去别人卖房子的时候,万达去做综合体,建成之后快速复制,效果很好,因为有示范就有了生命力。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打造一个样板。我前年到山东菏泽去时,有一个公司利用废旧工厂做电商,一年内就完成了,招商了三百多家企业,还未盈利就已经吸引各地区部门参观学习,这就是典范的作用。
柏文喜:重视原住民参与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城乡共同发展
柏文喜: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特色小镇作为近来的热门话题,各方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往往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动力:第一是原有的地产开发企业转型的需要;第二是政府出于保增长的需要,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寻求新的投资热点,以塑造投资潜力不足状态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抓手,所以从住建部到发改委、财政部都对特色小镇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且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来加以支持;第三是一些产业资本或者金融资本寻求投资机会的需要,往往更加关注特色小镇的盈利模式和投入产出。目前特色小镇的建设大有燎原之势,有的房企声称要建设100个特色小镇。
冷静视之,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应重视原住民发展诉求的问题。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特色产业,而特色产业的形成有赖于原住民的充分参与。历史地看,没有当地原住民的充分参与则无法形成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主导产业,而当地原住民能够充分参与的则一定是具有当地特征和有市场生命力的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市化的过程,也是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生活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生活方式,因此如何发掘当地的资源禀赋,在更加广阔的市场层面上寻求这一资源禀赋的价值增量,形成更高层面的新的产业循环和新的生产方式则是建设特色产业的核心。只有立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让当地原住民充分参与,才能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吸引支持更高层面的产业循环和新的生产方式形成的要素聚集,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为有效保护原住民的利益和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自身发展的权利,重新界定并严格限定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边界并提升原住民的组织程度是当务之急。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秩序构建之外,应将自己界定为原住民和外来资本利益的协调方和裁判者,在现有法规之下充分尊重原住民的利益诉求的同时,给非政府组织以充分的发展和运作空间来提升原住民与外来资本的博弈能力,进而使得外来资本的利益诉求能够与原住民的发展诉求实现有效结合,推动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的形成,让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落地生根和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赋予特色小镇以市场化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城乡社会的共同发展。
邵念强:以特色小镇方式解决小微企业难题
邵念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商业不动产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海渤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同意刘世能院长的观点,特色小镇要想建设好、运营好,必须处理好各个利益攸关方的关系,首先是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其次就是要尊重原住民的权益,要让当地的老百姓从特色小镇的发展中长期受益,否则特色小镇项目既不可能持续,也不可能复制。在这一点上,绝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是有清醒认识的。
十几年来,我本人既在建筑规划设计院任职,同时也在投资公司和开发公司任职。在设计院讨论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方案时,我更关注的是项目的市场定位依据和投资收益分析;在投资公司讨论开发计划时,我更关注不同层级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与项目的市场定位及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
既然是特色小镇,必然是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各具特色,难以强求一律。同样,既然叫特色小镇,至少具备以下四个功能,一是小镇赖以生存的产业,最好有主题有特色可持续;二是满足小镇舒适生活的公共配套,品质最好接近大中型城市;三是小镇要拥有绿色生态、清新优美的景观环境,最好是田园美景,这恰恰是大中型城市所稀缺的;四是文化氛围,最好是本土的、有悠久历史传承的。上述四项中,特色产业定位是基础,是核心,也是难点。特色小镇如何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我们正在探索和尝试。
我们在安徽六安的一个开发区里投资建设了一个别墅项目,2016年春天起,我们发现有不少人到售楼处以及政府招商部门打听有没有独栋的房子可以买或租,用来从事生产加工。当地虽然有经济开发区,但园区里的标准厂房对小微企业来说一是太大了,二是功能也单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后来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这些人从苏州来,在苏州虎丘周边的城中村,经过20多年的自然发展,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婚纱礼服生产基地,集中了七、八千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商家,其中70%是六安人。这里能生产上千个品类的婚纱礼服,产品从两百多块钱到几千块钱一套的都有,市场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及域外国家和地区。他们租住在城中村,楼下一层是展示交易区,大部分交易通过线上完成。二层进行生产加工,三层及以上是生活区。夫妇两人,带十几个工人,一年有三四百万的销售额,在当地非常普遍。
近两年来,苏州市政府要整治虎丘地区城市风貌,拆改城中村,拟将此类小微企业迁到旁边新建的一个大商城里。在新建的商城里,不仅租金费用翻倍,而且只能满足这些企业的展示功能和少量的交易,生产、生活、电子商务功能进不去,还要另择他址。加上苏州的人工成本也在上升,长期在外工作,照顾不了仍在六安的家人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六安籍小微企业主想回到家乡,继续发展婚纱礼服事业。
这种带有一定艺术创作和小批量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生产场所的要求具有独特性。常规的标准化厂房不能满足其需求。如果让这些厂家自己申请土地建厂,效率低,也不经济,更难以形成规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我们抓住这个市场契机,与政府协调在平桥高新产业园里,规划出六百亩地建一个园中园,并把它定位为特色产业小镇,与常规的产业园形成差异化,为这些有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规划的康桥特色产业小镇,将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四个要素植入进去。在不超过土地面积7%,不超过建筑面积20%的范围内,将便捷的公共配套和生活要素统筹安排,解决入镇企业和员工日常生产、营销和生活需要,包括银行、工商税务登记、财务代理、电子商务推广、日常居住、商旅接待、餐饮、咖啡茶社、超市、运动健身、影视娱乐以及幼儿托管等等,再加上有品位的建筑和街区,优美的景观环境,婚庆文化植入…… 一个产业特色鲜明、公共配套完整、环境清新优美的特色小镇即将在皖北呈现。目前,康桥特色产业小镇的规划方案已经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批准,7月中旬即可开工,招商工作已经同步进行。
2017年6月2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中小微企业日。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经济规模占全国的50%左右。我们讲工匠精神的传承,但大量的小微企业,特别是从事传统手工业的小微企业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像苏州、六安的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其他省市也都存在,这既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也是特色产业小镇发展的机会。
康桥特色产业小镇,占地60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米,其中满足小镇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配套设施约8万平米,租售两便。拟引入300家中小微企业,解决6000人就业,并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源。优美的建筑、步行街道和景观,使小镇成为区域婚庆文化中心,吸引周边人群周末观览、休闲。我们期望把这样一个特色小镇做成样板,能够持续发展,并且能够在其他地区不断复制,不断完善。
孙健:以共赢思维探索特色小镇发展之道
孙 健: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特色小镇发展部总经理、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我从事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工作,当代置业专注于绿色科技地产的开发,十七年来,始终坚持“绿色科技+舒适节能+移动互联的全生命周期生活家园”的核心竞争力,并打造中国绿色科技地产领域的标志性品牌——“ΜΟΜΛ”。
从去年开始,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特色小镇成了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涉足的领域。今年我们也在逐渐布局。目前,当代置业已经在特色小镇领域拓展并签约了三个项目,皆位于大城市周边,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环境。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我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三点原则:第一,与政府形成双赢局面;第二,要盈利;第三,风险最小化。通过帮助政府拓宽并发展产业,进而与政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发展产业之上,改善环境面貌,促进当地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政企双赢。这是我们做特色小镇的主要思路。
特色小镇应该如何选址?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距离一二线核心城市周边50公里范围之内,具有好的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第二、临近景区,或者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旅游度假区。第三、总体规模在五千亩左右,其中30%以上为建设用地。
这样选址有利于发展产业,同时降低风险。
基于上述考虑,当代置业关于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定位于——以绿色科技为本底,以本地文化和资源为特色,打造集“绿色科技、创业乐居、医养休闲、产融结合、全方位生活、全周期运营”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MOMΛ特色小镇。
从功能板块或者业态来讲,当代置业本着“三区共建”原则进行建设,即:景区化的设计,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标准,以绿色生态、文创旅游为核心;园区化的运营,以导入产业支撑可持续的园区化运营;住区化的管理,所有人能够在小镇里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场景和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对特色小镇的思考。
我们希望创造一种共赢模式。通过“文化+旅游”或者“农业+旅游”等形式,重点打造民宿、休闲农业乐园、文创街市、绿色庄园等;通过“土地流转、已有房屋股权合作、雇佣当地农民工作”等形式,惠及当地农民,为城市人居创造便利的旅游休闲基地,带动本土经济,收获共赢。
目前,当代置业已签约三个项目——安徽九华山以禅文化为主题的莲花小镇、广东罗浮山以百年古村为主题的旭日小镇项目,以及太原的晋祠小镇。
这三个项目的开发基本遵循上述构想,脚踏实地,以绿色科技地产为核心,从绿色科技产品到绿色科技生活方式的运营,从实现“绿色科技+舒适节能+移动互联的全生命周期生活家园”到实现“绿色科技+舒适节能+移动互联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家园”,希望能够探索出具有当代置业企业特色、共赢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
史好泉:建设特色小镇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史好泉:山东省德州市原政协主席、德州市委市政府特邀咨询顾问、城市化委员会小城镇德州研究中心主任
今天,大家就特色小镇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非常有意义,因为实现城镇化意义重大,是涉及到中国几亿农民和中国农村的百年大计,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把特色小镇规划好、建设好,对城镇化是个示范,可以推动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我认为,特色小镇,关键是特,核心是镇,根本是民生。也就是说,要研究建设的对象是镇,而不是市,更不是大城市。所以要研究镇的选址、镇的规模、镇的功能、镇的管理等等,不能用建设、管理城市的思维方式研究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核心问题是民生,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提升。
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主要的要求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近就业。所以特色小镇,首先要考虑产业特色,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产业特色,就不要规划和建设镇。
第二,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现在女孩子找对象,男方没有楼房就不同意。现在不是农民被上楼,而是农民愿意上楼,要求上楼,所以,要把居住社区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
第三,就地上学。特别是幼儿园、小学,必须就地或就近,不然,就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负担,给家人带来很多麻烦。现在有很多孩子上一年级就要跑十多里路,不是大人耗费时间接送,就是孩子苦不堪言。
第四,就近医疗和就地养老。特色小镇就要在这些方面搞出特色。在什么地方规划建设小镇,建设什么样的小镇,建设多大规模的小镇,一定要科学,符合当地实际,有超前性。有人说,我这个地方的规划建设五十年不落后,我认为这个说法和目标是不对的,规划好了才能建设好,有了特色,永远都不会落后。
怎样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这是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深得全国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农民群众欢心鼓舞。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快推动建设,把全国人民的城镇化热情变为实际行动,齐心协力把农民的城镇梦变成现实。
一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理直气壮的去抓,大张旗鼓地去干。因为城镇化不是一家一户能干的,也不是一村一庄可以完成的,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行。要像扶贫攻坚那样,有任务,有目标,有时间要求,有工作措施,有检查督促,有考评奖惩。扶贫攻坚是解决少数人温饱问题,深得人心,确实敢抓敢干。因农民外出打工而带来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夫妻分居等社会问题,面广量大,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建设特色小镇,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这难道不是各级党政的任务和责任吗?我们德州市近几年来通过抓两区同建(产业园区和农民居住社区建设)已经培育起了几十个特色小镇,全市有四十多万劳动力返乡务工,效果很好,呈现出了收入增加、家庭团聚、社会稳定和谐的好局面。
二是要发挥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建筑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农业园等,有的一个企业就能吸纳上千人就业,政府部门牵头把基础设施、居住社区、学校、医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起来,一个特色小镇就起来了。
三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特色小镇建设和培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城镇化,是亿万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如何把他们的热情变为行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顺利、加快实现城镇化的关键。镇、村两级干部要敢于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只要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特色小镇的建设步伐就会加快,农民的城镇梦想就会实现。
周建轩:以科技手段链接特色小镇信息共享整体架构
周建轩:北京潮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潮汕影视制作中心总经理
我所在的北京潮商会相当于一个平台的枢纽中心,链接着海内外近三百多家潮属组织。而北京潮商会自身还拥有近千名会员,其中房地产会员企业占了较大比重;但据我了解,目前直接参与特色小镇的企业会员还不多。我希望借助本次会议所获得的资讯,再与更多企业家进行分享,进一步探讨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
刚听了几位专家的交流,我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从整体上有了更加清晰了解。在我接触的几个房地产项目中,或多或少有特色小镇的影子。比如我们北京潮商会执行会长陈才雄在三亚的建设项目,项目距离三亚海棠湾5公里左右,其特色就是以“文旅”为主要切入点。像此类项目,在北京潮商会的会员企业中还有很多,所以未来也会跟大家在相关方面进行更深入交流。
特色小镇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还在探索与发展中,北京潮商会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对接,积极参与到特色小镇的相关策划、建设中。我们北京潮商会有一会员企业,近几个月也正在筹划一个项目,就是希望通过把各个地方的特色小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架构和链接,使得镇与镇之间整合成畅通的文化流、产业流和信息流,从而打造出特色小镇的特色名片。通过小镇整合互联,使每一个小镇的资源、特色得到更充分的融合对接,这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以及运营管理将起到很好的信息共享作用,从而被更多人熟知和了解。
通过今天这个会议,我也学习和领悟到特色小镇的很多资讯。我作为北京潮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在全球超过300多个潮属社团秘书长的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的总召集人,也会透过线上的交流、商会的交流互动,以及每年一次全球潮属社团秘书长联席会议等形式,把特色小镇的最新信息和资源进行更广泛的分享与交流,促成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到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我也相信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融入更多新的契机、新的机遇。
韩晓明:利用新能源产业解决特色小镇建设的污染问题
韩晓明:城市化委员会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北京云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能源管理师
刚才聆听专家和领导的发言后让我受益匪浅,思路开阔了许多。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谈特色小镇这个概念,今天首次从刘世能院长由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分析中获得了对特色小镇的全面了解,其中很多案例都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进一步解决目前小城镇存在经济活力不强,难以提供充足的、体面的就业岗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欠缺等问题。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发达国家,他们为什么大城市不多,小城市很多,小城市小城镇其实就是特色小镇的变迁。凡新生事物都有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但我国特色小镇在推广的过程中,如何规划如何开发建设?这些问题需要充分考虑。
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我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两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特色小镇要为老百姓解决什么问题?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充分尊重老百姓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其次,特色小镇建成后老百姓能够有怎样的受益?我们要认真考虑和通过各方的力量扎扎实实做好这些事。
污染问题是今后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碳排放超标等污染问题,雾霾的出现我们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应该吸取的教训。如何推进解决污染问题?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纳入规划。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我国到2030年的碳排放要达到峰值且争取早日达到。”以后就要降低排放。这些应该考虑到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中去,提前进行部署。
应对环境污染,国外也有很多方法进行新能源的利用,比如光伏发电,我是从事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推广新能源、降低碳排放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公司从2003年进入光伏发电领域。当时我国光伏发电总产值一千多万元,现在已经达到三千多亿元,如此巨大的产业,在新能源利用以及低碳等方面应有所作为,这也是推进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特色小镇才是最好的?放眼国外,比如欧洲的小城镇建设非常舒适,风车村等各种村镇把特色体现出来了,协调了人文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所以我们要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
霍金海:集中各领域知识 关注特色小镇全方位策划
霍金海: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发展部原主任
我曾经参加过很多国家层面的会议,唯有今天这个会议感觉特别务实,讨论氛围浓厚。我过去一直在建设口从事海外工程的国际合作,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装备出口援外等。今天从各位专家尤其是刘世能院长的发言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特色小镇对建设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原因在于:首先,我们国家经过多年开发城市用地已经十分有限,所以从国家的战略转移来说必须向城镇和郊区发展。其次,不管是政府、企业、专家以及学术单位,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尤其是特色小镇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视的。
我非常认同各位专家特别是刘世能院长的观点,我认为,特色小镇的前期策划相比规划而言,还要重要得多。规划只是一个行业,而策划需要的知识非常广泛,不单是行政管理的事情,还包括经济、人文、文化、建设、产业、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刘世能院长多年案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了解,我对刘世能院长对综合知识的全面把握深感敬佩,如果将来遇到类似问题,或涉及到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策划规划问题,希望可以跟大家进行咨询甚至项目合作,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