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论坛四:旧城改造与城中村改造
时间:2009-12-30 10:53:13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秦小东 

饶及人:理性应对旧城改建与都市更新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原美国纽约规划局局长

建筑师是一个让人享受三维单体的开创者,而城市规划师是一个让城市老百姓生活空间能变得更好的贤人。规划可以有两种取舍,一是将过去的资源在这一代花完,让儿孙自有儿孙福;二是为儿孙而规划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因此,我在中国提出了要“百年住宅,千年城市”,一个住宅只有百年的使用时间,但是一座城市却是上千年的存在。

有许多的原理最后都集中到了旧城改建与都市更新上,任何城市都面临理性与感性的抉择。我们感性想做,但理性未必能够做到。越是民主的国家,都市更新越难做,要让老百姓从他现居的空间搬出非常困难,同时也只有有钱的政府才能做得起都市更新。开发还是保留是城市规划中永无止境的争议,过度开发会影响城市的肌理和过去的历史,过度保留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过度的开发是肤浅,过度的保留是迂腐。

做好城市更新包括几个重要因素:被认可的愿景,真正的伙伴,市政领导,“一定能做”的文化,正面的规划,杰出的设计,对地方(最终使用者)有利的措施等。而且需要整体思考,有效使用资源,能够应付变化,随时追踪与报导,而且用最好的方法去做。

以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为例,这是一个高容积率的城市。中国必须学曼哈顿的土地集约使用,否则中国的城市会生病的,但由于中国的土地并没有真正得到集约化管理,被征地的农民变得贫困或返贫,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不相适应。一个健康的城市应避免先拆后建,一个拥有共识与法律地位的城市规划则可以避免有法不依。

美国的都市更新(旧城改建)已经从大拆大建的“城市形象”改为以小区为主,比较小的项目,以便增进小区价值。从小区本身的长处做城市更新。虽然利用都市更新的项目来创造城市形象是重要的,但是它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考虑这个地区需要什么再来创造可用与适用的项目,并与当地居民共同工作和生活,保证这些项目受欢迎。而且都市更新不能只让一群人满意,它必须有好的功能让整个城市受益。良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城市繁荣最重要的元素,为了要解决城市衰退问题或是试图加强城市竞争力,多元化,城市都必须有着一个非常清楚与强而有力的策略,在这个国际化与全球化的世界里城市必须知道自己与其它城市的竞争力所在,同时城市必须集中精力一次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同时想应付一堆事。

人越有钱会越怀旧,而越有文化也会越念旧,所以那些文化底蕴厚重的老城要改进非常不容易。目前中国政府在努力追求GDP的增长,追求城市形象,可是在旧城拆迁问题上,政府领导也应该予以重视,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越富裕就越应该越尊重文化。

我反对城市的无限制扩张。在中国没有贫民区,因为当人们失业后,有老宅可以回去,回去有田可以种。如果农民被忽悠而把自己的房子和土地都卖掉,就只能到城市里去建贫民窟。因此,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步上绝对不能退,农民的耕地绝对不能变成可变卖的商业用地,一旦将来农民大批进城以后找不到工作,就会失业,从而形成贫民窟,那样的场景将难以想象。

华新民:把老宅还给它本来的主人

著名民间古城保护者

现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没有多少了,可是到处还在拆。我们看一些修缮的例子,都是闹“空城计”,根本没有人住。我特别不能理解的是“人房分离”。老宅子是有主人的,他自己可以修缮。北京的前门也好,或者是外省许多地方,都一样。现在全国都在做这种“空城计”,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我们保护的概念应该是整体的,必须把人与房子一起保护。我认识许多的房主,他们自己修房子修得非常好。我们不能光注意建筑本身,把它们修缮了,做成了一个个博物馆,这是非常可怕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尊重产权。一方面要尊重老宅子的产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像现在新买的商品房一样,做产权登记。比如许多老主人的产权不光有民国时期的登记,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房地产登记。这个登记是受到宪法保护的,然而文革后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落实私房政策,我们发现这些私房产近年来被房管局擅自转到了它自己的房本上。它们(指老房子)的产权并没有变更过。产权的合法变更只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没收,一种是买卖,一种是赠与,其它形式是不存在的。我最近认识了一些北京的老宅主人,他们正在非常着急和痛苦的状况中,他们给我看从房管局取出的证据,上面显示他们房子的产权被直接放在房管局给自己开的房本上了。

我们聚集在这里讨论旧城改造的问题,而那些旧城老宅子的主人却缺位了。他们在哪儿?为什么没有他们的声音?我出了一本书,大家可以看看,叫作《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这在新华书店可以买到。我所有的想法都在里面。

韩林飞:旧城改造重在理性完善基础设施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

在老城当中,我们老城改造和更新,常常太过急功近利,这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表现。它摧毁了老城历史文化和老城人们延续已久的传统。我们可以把老城拆掉建新城,可以按照原样重建一百年前的明清古城,可这还是古城吗?这是电影布景式的假古董式的改造。我们可以去世界公园,欣赏这样那样的作品,没有人的活动,没有生命,没有墙上的斑驳,没有枯树落叶的历史沧桑,这样的老城还是老城吗?我们需要一个原封不动的遗产还是需要一个假古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好好考虑。

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说,我们的旧城改造还面临基础设施改造的问题。旧城现在的服务设施,完全处在一种最初的状态。北京情况还比较好,其他地方有许多特点,比如西安,我看了一些地方,连四合院的公共厕所问题都解决不了,一定要政府沿街建公共厕所。

反观欧洲在二战之后的旧城改造,像波兰等国,就是要恢复自己的历史文化,在基础设施完善、跟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适应现代化的过程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是以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本的。法国许多的城市区域限制小汽车行驶,地铁、城铁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因为交通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尺度。开了许多地铁,进行了许多单行道限制,就是为了保持原有的格局。我们反观莫斯科的旧城改造,拓宽许多的马路,现在他们的建筑、街道宽度与人们生活严重不协调,失去了人与城市的空间交流的关系。

我觉得基础设施,特别是为人的基本生活服务的取暖设施、卫生设施的完善升级,是非常必需的。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英国评选了20世纪影响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是马桶。马桶使人从一种生活状态进入到另外一种状态。我觉得很有启发。为什么我们旧城改造解决不了四合院上下水的问题,城市这么发达,经济这么发达,政策也很发达,却解决不了这个简单的问题。

韩健徽:打造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品质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

我是今天为数不多的商业背景的人,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和许多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等也发生了一些关系。我们讲城市由“城”和“市”两部分构成,按照我的理解,“市”就是商业,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现代商业服务业。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在城市的中心区,由于大拆大改,在一些新的开发区、新的大型住宅区反而出现了21世纪购物难的现象。我们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与之配套的生活设施建设。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已经进入大跃进时代,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是大型化,我们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当然不怕,有一俗话说“大而有道”,这个“道”在什么地方?有一些城市请我参加会议,他们介绍两年以后城市要增加30万人,我问这30万人从哪里来的,我说“农转非”一夜之间可以解决,这样的增容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第二是盲目化,一些城市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城市化内在的含义和真谛。第三是形象化,许多城市在追求洋、大、高、道路宽阔等外在形式。第四是同质化,今天的中国,不管是东西南北,千城一面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些四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与此同时,我们的旧城改造除了关注怎么拆、怎么规划的问题,还应重视改成什么样,改成什么内容的问题。我们看到,近年来,在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旧城改造中,把特色商业街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五年前我提出“商街经济”,这几年还有特色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概念。特色商业街由于其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能力,能够拉动区域的价值提升,会对整个的城市甚至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也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窗口和名片。

近一两年比较新的情况是,我们商业街的发展,已经开始出现从一条街向一个街区发展的趋势。这个街区可能是V字型,可能是井字型,可能是其他的形状,进而发展到一个街群。在一座城市里面,一个区域内,可能会有九条、十条甚至更多的街,他们形成了联动。通过有机的线,城市除了建筑、历史的积累之外还有内在的或者是经济的动线有机地连在一起。

胡星斗:旧城改造要兼顾现代与传统、效率与公平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

关于旧城改造主要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我们的城市目前过于追求现代化,千城一面,失去了它的个性,甚至也失去了其旅游价值,许多外国人到中国一来看,中国的城市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看的。

可看的是一些历史古迹,一些历史古迹与城市之间是互不融合的,城市都是非常洋派,其中夹杂着一两个历史古迹,显得非常的不协调。这是一方面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对传统的保护却非常不力。我刚才说,华新民女士在这方面的努力的确值得大家钦佩,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它的传统文化,这个城市就失去了其根。城市没有了归属,没有了历史,这个城市很有可能是浅薄的城市,没有文化根基的城市。所以保护一个城市的传统面貌、传统文化、历史,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点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城市化速度也很快,这与我们旧城改造速度快、拆迁速度快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开发商通过强制的手段,拆掉了许多的房屋,当然这也有正面的影响,也就是说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中国的快速拆迁也缔造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但是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公平的问题。造成大家刚才说的城市里面只见物,不见人,或者对个体权力造成损害的问题。现在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既要效率,也要公平,也就是说在拆迁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当然对于借拆迁之际“敲竹杠”,这个另说。如果是合法的、合理的利益恐怕要保护,特别要容许被拆迁者起诉、上诉,应该保护其权利。还有像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怎样让农民,让普通公民在这个城市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我想这是我们国家政府正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邵念强:打造魅力之城、动力之城、生活之城

北京海渤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举山西朔州老城为例阐述我对老城保护性改造的理解。朔州老城想改造成功,至少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老城的保护性改造如何传承历史文明。这个传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如何保持原有的城市机理,街区原貌,保护和恢复建设原有的古建筑,修旧如旧,完全修缮,让它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观赏。另外一个是精神层面的。这个层面的东西就是雁北的文化、塞外的文化、黄河文化和晋商文化等。这些文化怎么存续下来并发扬光大?老城改造的这类工作我们称之为魅力之城,以魅力之城的概念保护性改造老城,就有了改造的意义,也是改造的前提。文化的独特性是每个老城与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所在。

第二个方面,如何使改造后的老城能够可持续发展,让老城市不断产生动力支撑它向未来走去。也就是说,在老城保护性改造中怎样进行产业定位,增加特色商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些老城改造完了以后变成空城、冷城,就是因为其定位不明,商业、产业被消灭掉了。在朔州老城的改造里面,我们特别关注如何在原有商业和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比如嫁接一些新型的产业和商业等。我们把这叫作建设动力之城——有动力,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能够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这个城市才能不断地发展下去。

第三个方面,在老城保护性改造中如何建设和谐与生态的居住环境。说起来很空泛,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在老城改造完了以后,各项配套齐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实现城内居住人群多样化的目标。不同阶层的人群,不同职业的人群,老人、妇女、孩子都能够在改造完了的老城里面和谐有序安祥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点叫生活之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