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测评广州市区两级部门在权力透明、竞争实力、市民满足获得感等维度的表现”。昨日,南都“广州治理2015年度榜”出街,这已经是南都连续第三年推出这份媒体视角的政府治理年度榜单。
有排行榜,就有名次先后,在同一评估体系之下的治理能力衡量,看到成绩自然是题中之义,但循着问题思考改进之策才是最核心的价值。连续三年的政府治理评估,所立足的根本在于政府公共治理与服务的社会反馈,行政行为的承受者是行政相对人,媒体测评同样是基于社会普通成员的切实感受。表现在这份年度榜单上,以行政透明度榜单为例,政府信息公开的两个向度,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相较于主动公开测评的相对固定指标,依申请公开所展现的不同机构、部门的态度,便显得更具差异性。
政府信息公开事关公民知情权保障,公民依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的答复满意度、便捷性甚至回复内容本身的质量等,部门表现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榜单的不同位次。此次南都实测发出依申请公开的37个部门的回应速度,除了表现优异的部门之外,对超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15个工作日“依申请公开”回应大限未答复的部门同样予以公示,结果显示,15个工作日内无回应的有14个部门。一些政府部门以申请人“无法说明申请的信息与自身科研特殊需要有关”为由拒绝公开,而同样的申请内容,在其他部门却可以顺畅得到相关政府信息,这其中显现出的部门差异,更多还有法律规范的约束性薄弱,以及因原则性规定给具体操作留下空间等问题。
媒体评估与公民较真对于城市治理与政府施政能力的推动,其价值在广州实践中显而易见。从政府信息公开和财政透明度榜单可以看到,广州两级政府的公开透明度,正在朝着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有助于监督的方向改进,包括广州市财政局、文广新局在内的多个部门,在接待费去向的解释中,详细到接待的人数、批次以及具体的接待对象。今年“四公”账本,不仅政府部门、街镇全部晒出,党群、事业单位账目也悉数公开。因为媒体督促与公民参与,也因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发力,广州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上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信息的进一步细化和监督的可操作性,而这两点之于治理现代化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2015年11月,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2015年财政透明度报告》中,肯定了广州财政信息公开的积极探索,认为2009年以来,广州从部门预算公开破冰,到细化公开“三公”经费与会议费,再到公开非税收入,“在财政信息公开进程上领跑全国”。无独有偶,2015年度司法透明度排名,广州中院也在全国榜单上名列榜首。广州在政府信息公开和财政透明中的不俗表现并非偶然,包括舆论督促、公众参与以及人大监督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对细节、数据的持续追问和不断深入,是媒体责任,同时也是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职责与义务。2015年广州各区第三次大规模晒账,两个月时间广州11区共晒出800多本账本,而对于“晒账”细致度,南都榜单依然通过打分、排名的方式予以公开督促。
于政府公共治理而言,细节让城市更美好,透明让权力更健康,监督使法治得以落实。媒体年度榜单,正在成为广州治理现代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翻阅这份厚重榜单里的内容,不仅可以看到广州这座城市在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上的进展,更可以窥见在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舆论与公权、市民与政府、乃至城市的过去和未来等多个向度的互动关联。行政透明度、财政透明度、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指数、改革与科技创新力度等,作为评估政府治理能力与研判下一步改进方向的指标,经过了三年的评价体系修正与完善。公开、透明、法治、民生,榜单背后浸透着舆论与公众对政府治理的价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