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1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2015年度积分制入户指标为5000个,其中4500个指标用于来穗人员积分制入户,500个指标用于民办学校教师入户。今年的积分入户政策,是根据2014年市政府印发方案进行的,排名规则较去年基本不变,申请、初审、名单公布、发放入户卡等工作时间节点与2014年一致,8月1日至9月14日接受申请。截至目前,申请时间过半,网上申请系统的注册人数超过3万人,但提交资料并通过预审的仅1500多人,约为入户指标的三分之一。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确定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广州等62个城市(镇)开展试点。其中,到2020年,广州市要累计解决约150万存量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今年7月初,广东省开始启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省户籍制度改革要求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调整人口结构,重点吸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型专业人才落户。要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达到规定标准条件的人员,允许在当地申请常住户口。省里明确,广州和深圳在总体政策上从严,但条件会逐步调整,在其总体的承受能力下,从引进人才,促进发展的角度来调整其条件。
广州是我国超大城市之一,也是国家中心城市。根据广州市来穗局的数据,广州常住人口达到1667万,其中户籍人口832万,非户籍常住人口超过837万。如何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要求,探索出一条户籍制度改革之路,摆在广州市委市政府面前。国家发改委试点方案对广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时间表,用5年时间实现150万外来工市民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8%左右,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70%。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1490.7亿元来解决,广州市财政将承担其中的99.24%。显然,这是中央给广州出了一道题,为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进一步城镇化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路子,广州一定要答好这道题,向中央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落实对策。
150万外来工市民化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种是150万人落户,一种是不落户但享受与户籍人口同样的公共服务。积分入户是广州近年来解决外来工入户的一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措施,每年5000个入户名额,要完成150万外来人口的入户问题,需要300年才能完成,这既不现实,也无法完成中央提出的试点任务。要落实试点任务,当前可供选择的方式可能是两种,一是扩大积分入户名额,按照15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年至少要落户30万人口。如果按递增式地落实,第一年10万,每年增加10万,用5年时间也可以完成任务指标。
二是通过提高政府向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的方式,让这150万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务。就是说,通过中央和省对在广州的非户籍常住人口进行相关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要落实中央的试点方案,都是一个迫在眉睫、不容回避的艰巨任务。
从户籍改革的方向来看,在我国全面建设市场经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情况下,作为能够创造财富的唯一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必须由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入户问题上,广州应该有新思维,不再在户籍问题上打转转、找出路,而是进行制度创新,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国际化大都市人口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突破现有的户籍制度的桎梏,创造出新的人口管理模式,让愿意来的人留下,让愿意走的人离开,形成一个稳定、有序、动态的劳动力市场,把人口资源不是当成包袱而当成财富,通过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资源的作用,从而促进广州的社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