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似乎成了留守儿童被诅咒之地。2012年,5个留守儿童躲进垃圾箱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身亡;2013年,5名留守儿童在放学路上被农用车撞死;2014年,留守儿童12人遭禽兽教师强暴……而就在6月9日晚,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抢救无效死亡。一条条鲜活的幼小的本该有着快乐童年和灿烂未来的生命终结,痛心之余我们也要追问,受伤的为什么总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悲剧绝不仅仅属于毕节,据相关统计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万,这还没计算上在城乡间流动的那三千多万“小候鸟”,也就是说中国有近亿儿童或在异乡为异客,或在故乡为异客。且不论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对他们的成长和心理造成的影响,单单是屡屡出现的安全问题就已经是整个社会的不能承受之痛了。
溺水、食物中毒、车祸、拐卖、性侵害……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现在的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的时候,请问留守儿童的“蜜罐”在哪里?当我们苦恼于城市里孩子面对父母的叛逆和不耐烦时,你可注意过留守儿童那孤寂和落寞的眼神?曾经有一名留守儿童的话令人潸然泪下,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都能挨父母一顿打,挨打都成了奢侈的“享受”,这是怎样一种辛酸?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白纸黑字地写着,儿童“享有拥有家庭的权利”、“有权受到父母良好的照料”。可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很多人唯有一声叹息。我们能一味地指责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家人吗?当一座座城市吸着乡村的血液快速发展起来,责备农村家长“为了赚钱丢下老人孩子”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你给农民工们争取应得的待遇了吗?当城里人可以休各种假期时,他们回家乡团聚的机会又有多少?你给留守儿童创造跟随父母一同进城的条件了吗?户籍、入学等等壁垒,让多少留守儿童只能望“城”兴叹?
话又说回来,鼓励企业给予农民工带薪假期也好,政府投入财政资金打造农民工子弟学校也罢,虽皆是善举,但都不过是治标之法。中国畸形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严重不平等的发展格局,必然会造成乡村的凋零,而留守儿童问题不过是这道伤疤中最触目惊心的一条罢了。在津津乐道于一座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已经到了不能不好好反思一下的阶段了,不论如何,不能让无辜的留守儿童成为不平衡发展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