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意外伤害比例高,情感需求难以满足,80%以上的留守儿童有孤独感。(3月13日新华网)
6000多万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数字,足足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37.7%。除了部分在家居地附近打工的人群外,差不多有半数计3000万儿童在半年以上时间无法与父母相见。尤为让人不忍的是,近半数父母均在孩子6岁之前就离家外出务工,其中,46.5%的儿童留守时长超过2年,32%的儿童留守时长超过5年。
对于正处于黄金成长期的儿童,如此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其负面影响是致命性的。首先,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或许,父母给他们留够了足够的生活费用,但相比物质和金钱,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陪伴。长期留守的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乃至催生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去年3月,四川广安一名12岁的女孩纵火烧毁了邻居家的房屋,而她的理由竟然是“事情搞大了,妈妈就回来了”。其次,留守儿童意外伤害比例高,生命健康遭受威胁。据相关资料透露,2014年就有49.2%的留守儿童发生过意外,其中,18.6%的少女性侵案发生在留守儿童家庭。
即使是从表面上看留守儿童平平安安的家庭,其给孩子成长发育期带来的深层次隐忧也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学龄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及环境息息相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学校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丝毫也不为过。
广大农村地区之所以出现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主要缘于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农村青壮年为了脱贫致富,纷纷涌入外出打工的浪潮,这是导致出现留守儿童的前置条件。由于其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居住环境差、孩子无法在打工地上学及其他无法预知的因素,无法携带子女前往,只得忍痛留给家中的白发双亲。而农民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缺失以及加班时间多、薪资低、往返费用大等诸多原因,使他们往往只能每年春节才能返家一次,这也是留守儿童长时间不能与父母相见的重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成千上万外出打工父母的牵挂。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诸多配套制度跟进。其一,要全面落实农民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以保障他们的亲子监护权及团聚权。从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企业仍对此持观望态度,从制度出台到真正落实,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期待劳动部门、妇联、工会共同发力,切实督促、监督企业不走样的实施,从制度层面疏通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团聚之路。
其二,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就地上学的关注。随着暂住证的取消及居住证的全面实施,这一难题有望逐步消解。希望在农民工子弟依法享有平等教育权的同时,对其中的困难群体给予减免费用的照顾。若农民工子弟上学的问题不再成为负担,则相当部分留守儿童的命运将随之改变。
其三,我国参加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享有拥有家庭的权利、团聚的权利、受到父母照料的权利。国家可据此对“劳动法”等相关法规进行适当修订,实现与国际接轨。譬如,增加亲子团聚权的相关条文及保障落实农民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具体细目。条文可适度细化,具备可操作性,便于贯彻实施。
除此之外,期待各地媒体及社会力量,把关注点向广大留守儿童倾斜,通过宣传造势及各种相关活动,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期待各地民政部门、妇联及志愿者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农民工及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尤其是对于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特殊困难群体以及曾经遭遇过不幸的留守儿童家庭,应采取一带一、结对子等方式,定期看望,密切关注,不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当然,对于一些不尽职尽责的父母,要有监督帮助措施,个别构成遗弃罪、虐待罪的,应依法处置。
留守儿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希望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他们能依法享有父母的照顾、家庭的温暖及全社会的关爱,从而同所有小朋友一样,拥有一个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