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开始,一则江苏省盐城市城管打人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管阻止市民拍照,群殴千万富翁……”经记者当天上午核实,被城管殴打的市民殷先生是在拍摄城管执法时遭到对方殴打,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处理。(4月17日《法制晚报》)
城管打人几乎已经不是新闻,这次被“疯传”,不知是不是与被打的是千万富翁有关?但要说城管欺软怕硬,这次碰到了“硬块”也不尽然。其实,类似的“大水冲了龙王庙”,在城管暴力执法中也时有发生。无论是城管对抗警察,还是城管到银行撒野,都说明城管一旦来了脾气,是六亲不认的。如果认为这次是城管群殴千万富翁,才让事态显得特别严重,那么,不是城管不看人头,而是“看客”有点势利眼了。
为何比城管更有执法权,而且拥有合法强制手段的警察,反而不像城管那样经常动粗?说到底,城管干的就是一种“粗活”。这里所谓的“粗活”,并非十分繁重肮脏的活,而是在人员配备和工作内容上,都凸显了一个“粗”字。经常被用来当替罪羊的“临时工”,在城管队伍中似乎成了“有生力量”。以前,在街头巷尾经常看到穿便衣套个“红箍”的,也算是可以对小贩吆五喝六的城管。如果用这种为了混口饭吃的人来执法,最不堪的景象就有点像“叫花子看不得要饭的”。如此,谁能想象一旦发生冲突,还会有什么基本的规矩?
当然,这是指最不堪的遭遇。如果说城管还是有基本总体素质的,但是,如何去要求那些无证摊贩具备一定的素质?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愿意人不人鬼不鬼地赚几个小钱,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愿意干这个?因此,对这个社会群体,用个人素质来衡量虽然有失公允,但要说他们的情绪,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那么,若说执法权有点烈火味道的话,小贩等于是干柴了。
问题在于,城管执法和小贩出摊,都是不得不干的活。每次出现城管暴力执法的时候,舆论反响总会形成对立的态势。有人说城管执法粗暴野蛮,有人说小贩无理刁蛮;有人说城市没有城管,环境会脏乱不堪,也有人说干脆取缔城管。实际上,这份“粗活”还必须有人干。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为何用来整治市容环境,让城市更美的城管工作,会变成一个“粗活”,反而时不时给社会环境带来“污点”?原因可能就是在这项管理工作的“设计”上,就没有总体的安排。
对于城市管理,容笔者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美化城市的“扫把”选择和“垃圾”出处上,都没有把关和完善。首先,城管既然拥有相关的执法权,那么,在人员配置上就不能马虎。事实上,有些地方把城管岗位当成了解决待业人员的“饭碗”,在某些临时工城管中,也不乏类似小贩混口饭吃的心理。其中既有拿了鸡毛当令箭的“勇士”,也有因一肚子委屈而一触即发的“匹夫”;其次,对于无证摊贩,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但其中的大多数人,除了如此冒险还能怎么做?在公务员都在叫苦连天的当下,城管和摊贩这两个更不济的群体,怎么还可能慢条斯理地和平相处?
实际上,城管和无证摊贩,一直在演绎着一个没有真正得到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把一项有关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变成了吃力而又伤身的“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