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片面呈现失地农民生存状况也是一种病
时间:2014-10-14 21:06:5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朱昌俊 
  贵阳市观山湖区,不少环卫工开着私家车上班,甚至还有宝马。这些农民“富翁”中有的家里有几套房,土地被征调后当上环卫工,每天6点半扫大街,月薪不到2000元。“有钱了也不能在家里耍,同村的有人不好好处理征地款,拿去赌博,一会就没了。”(10月13日中新网)

  失地农民变“富翁”,开车当环卫工。这样的新闻抓取确实足够引发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它无疑打破了长久以来,这个群体在强制拆迁,征地补偿低下、难到位等新闻中的“悲情”形象。但是,围绕这则新闻,围观者的情绪又无疑是复杂的。

  一方面,失地农民能够变身“富翁”,当然值得高兴。但却也不得不令其它围观者心生“羡慕”或是疑窦,诸如“为何我们这里的失地农民没有这种‘幸福生活’?”的感慨并不少见。因为显然,在现实中,能够变身富翁的失地农民依然只能是“新闻”。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这种带有选择性呈现的“高大上”式新闻带有本然的抵触。以新闻为例,一位45岁的环卫工,10年前就已开始当上环卫工,骑自行车、摩托上班了9年,去年才买车上班。也就是说,选择做环卫工并非是拆迁之后的选择,而买车也并不必然是因为拆迁“暴富”所致。而一部分人选择买车,与失地农民的安置房往往较为偏僻,怕也不无关系。

  因此,此类新闻中所呈现的失地农民的“富翁生活”,只能说是一种“报喜不报忧”的选择性呈现,极易给人造成错觉。不可否认,一些地区的失地农民因为安置和征地补偿到位,的确会出现暂时性财富激增甚至一夜暴富的情况。但首先,这种“暴富”并无原罪,它只是一种正当权益的兑现。且这种暴富背后,往往同时伴随着长远发展的隐忧。

  正如媒体报道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的人数逐年增多,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可能面临三大难题: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这些无疑是在或许可观的利益补偿背后,更应看到的失地农民的真实生存状况。

  当然,类似的新闻,往往不只是为了表现失地农民的“幸福生活”,而意在强调一部分失地农民的“精神富裕”。如即便拥有几套房,开上车的失地农民都仍坚持做环卫工,就大有突出失地农民的艰苦朴素作风之意。与此相对,近年来不时曝出一些地方的失地农民拆迁致富之后,由于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沉湎于赌博的情况。这两种呈现,看似一褒一贬,但实质上其背后都不自觉地暗藏着同样的思维:那就是仍未将失地农民视为是自主而独立的权利个体,认为拆迁补偿是一种赏赐,他们的行为方式必须要时刻接受外界的“监督”。与此种思维对应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但有意淡化自身对于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与发展的关注,甚至借口失地农民无法管理好补偿款,而拖延或克扣、挪用拆迁款,损害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亿人以上。 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这个群体的市民化程度和权利的保障水平,仍亟待提高。2012年,土地管理法修订,提出将提高目前的征地补偿标准,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的10倍。就足以说明,失地农民变富翁在目前终究只能是少数,尽快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可以说仍是目前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的最大基本面。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选择性呈现一部分失地农民的“幸福生活”,对于社会正确与真实看待失地农民群体,促进相关部门提升失地农民的益保障,都无助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