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14 21:04:57
来源:北青报 作者:北京青年报
一个高水平的听证会,必然需要几个关键词支撑,比如专业、参与、责任、监督、博弈等等。这些概念能否真正贴地而行,生动鲜活地呈现,都要靠所有的参与者来维系。无论此前的征求意见,还是组织者接下来的筹备,乃至参与者在这半个月内的激情冲刺,都弥足重要。
北京市发改委昨天发布《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听证会公告》,就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听证方案要点,成本监审报告,听证会参加人、听证人名单及旁听人员、新闻媒体报名办法进行公告。(相关报道见A7-A12版)
从开设“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专栏,到发布公交地铁调价听证方案,历时3月有余,不疾不徐,既按既定程序行进,又给民意充分释放和研判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对民众的建言献策,并未束之高阁,更未弃之如敝履,一定程度上说,此次分别公布的两套听证方案,恰是官方制度设计与民意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方案公布后,坊间反馈较为正面,反弹声并不尖锐。
任何调价方案都不是私人定制,它注定了要面向大众;向大众征求意见,也不是假惺惺的无聊腔调或游戏。更何况,征求意见这一动作本身,即是现代民主议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无论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塑造,还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依赖,都需要公共政策在制定之前就适当保持弹性,与民意找到互恰的节奏。有质疑不可怕,多倾听;有龃龉也不可怕,多磨合。特别是关涉千家万户利益的民生决策,更需要提前反复互相“试探”,以期实现最大公约数。即以本市公交地铁调价为例,目前票价偏低已是共识,关键就看怎么调整,不外乎两种思路,调整幅度大一些或小一些。如果流于简单粗暴,就会招致如潮反对声;如果谦抑而细腻,必能赢得更多理解乃至支持。尊重是相互的,这也是现代文明所应具有的一种内涵。
纵观相关调价方案,有诸多可圈点之处,比如轨道通勤优惠折扣最高5折,地面公交仍实行普惠票价,继续保持特定人群优惠政策不变,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公交地铁调价坚守公益性,既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使方案更易为人认可,又让民众感受到制度设计所散发的诚意与温情,从而获得尊严。这些公益性的细节,恰是此前不少建言献策者所一再提及与殷切期待的,当民意受到尊重,足以证明征求意见的价值所在。
当然,方案毕竟只是纸面上的思路整理,半个月后的听证会上,希望看到广泛热烈的交流和公平公正的交锋。提前个月公布方案,确有必要,既是给民众再次预留思考空间,加快提供更多深思熟虑的参与之策,也是对组织者乃至听证代表的硬性要求。在这半月时间里,消费者代表应当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听取民意、整合民意,为听证会做最充分的准备和最大的努力。代表意味着责任,不是到时候举举手、拍拍手那样简单。你代表谁,如何代表,有没有真正代表,一言一行都需要责任来铺陈。消费者代表如此,其他代表亦是如此。可以想见,听证会现场一定不会沉闷,而可能是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如果听证会流于“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苍白而可悲的形式主义。每个代表都真实发声,都据理表达,都遵守常识,都不负所托,才能开成真正的听证会。
半个月后的听证会质量如何,取决于组织者,也取决于听证代表,甚至也与旁听者有关。一个高水平的听证会,必然需要几个关键词支撑,比如专业、参与、责任、监督、博弈等等。这些概念能否真正贴地而行,生动鲜活地呈现,都要靠所有的参与者来维系。无论此前的征求意见,还是组织者接下来的筹备,乃至参与者在这半个月内的激情冲刺,都弥足重要。
我国引入听证会制度已有十数年,基本立足点是通过听证代表的观点博弈,使政府决策趋向更合理。半个月后,北京公交地铁调价听证会能给公众带来多少惊喜或思考?如何在围绕调价这一核心主题的同时,还能促进听证制度更健全、生发更多公信力,无疑更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