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公布了空气保障数据,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但是青奥会过去后,南京市民却又要开始怀念起青奥会时清新的空气,原因可想而知,污染情况又有所抬头。这则新闻不禁令人会想起6年前,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当时北京市成功在赛事期间治堵,但是盛会落幕后北京再此成为拥堵之城。向世界展示的舞台让我们收获了自豪,但我们也应尽快走出展示过后城市管理顽疾继续回头的怪圈。
当然,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一些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出现,而举办大型活动赛事往往成为城市管理有力的助推器,但是如何让良好的管理成果得到长效化保持,却应该成为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环境不是为了“活动”而“创”。
城市是否让生活更美好,检验的标准就是城市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于所在城市的各方评价与体会,并不是对外展示,招呼好“来访客人”后所获的暂时的大拇指。面子固然可贵,但只求面子,不求里子,就实在是虚荣心作祟。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方式往往难以从根本解决问题。将群众利益放于心间,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从源头探索原因、找寻办法、坚定落实,将治本作为城市顽疾治理的最终目标,城市管理才能真正长效化、实效化。真的肯定不仅来源于客人的点头,更是出自“城市人”自己的认可。
除此以外,举办大型活动赛事中得到的有效经验教训,应作为宝贵成果让指导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从这次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团队的实际经历来看,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到的保障经验将为应对重污染状态提供借鉴,其中在管控时间要尽可能提前方面就有非常深的体会。举办大型活动赛事的难得机会往往会留给一个城市无限宝贵的后续财产,如何有效利用,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将短期政策深化为长期可施的政策,更是应继续研究的课题。砸人、砸钱、砸时间,雁过留声,风过留痕,任何活动都不能只是热闹一阵的“昙花一现”,管理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无论是否是主办城市,办会经验永远都是可提炼、可传承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