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一铁路涵洞近日发生惨剧,因暴雨积水暴涨,一辆载有7人的外地小车被淹没,5个大人和2个小孩全部溺亡。目前,警方正对该起事件做进一步调查。
不是发生在边远山区,也不是因为重大自然灾害,现代化大都市的角落里,七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更加令人感到痛心和不解。该是怎样的暴雨,才会导致车上的人瞬间都无法逃离?城市道路的下水设施为何如此不济?这仅仅是一起不幸的意外,还是与城市管理的疏忽与粗陋有关?
对于逝者而言,反思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但对于来者,我们必须反思,从中发觉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实际上,因为城里桥下积水淹没轿车致人罹难,广州并非第一例,其他城市也发生过类似悲剧,而轿车桥下被淹的现象更是比较多见。风险为何总会出现?悲剧背后其实折射出现代城市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此次悲剧,很难说与城市管理不善无关。其一,这条路是附近居民从汇侨新城、棠涌村等地前往石槎路的唯一通道,除此行人只能冒险穿铁轨通行,而车辆需绕行9公里才能到铁路对面;其二,附近居民称该涵洞时常被水淹没,水深有时超过2米,甚至高涨至4米;其三,排水方式是用水泵。就此我们需要发问:对于居民必须通行的要道,为何在修建时不考虑周围地势并做好排水设计?既然经常发生水吞涵洞现象,为何有关部门只是排水而不做彻底根治?对于当地居民的通行不便,相关部门为何不作为?城市的改造治理,难道非要出现类似人命案后才能引起重视?
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的安全风险,往往是与其现代化程度成正比。现代化程度越高,安全风险的系数也越高,城市管理也越需要精细化和周延性,因为任何一个环节或地方出现纰漏、疏忽,都可能为市民带来风险。而政府的职责,无论具体是由哪个部门承担,都必须尽可能将风险扼杀在源头。
城市的人性化、精细化管理,需要常态化地听取民怨民意,将老百姓平时的疾苦与牢骚作为提升管理的缘由。据称,事发地已被列入下一期水浸黑点改造范围,这对生活在周边的居民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只是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我们还必须追问:现代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是否依然暗藏着类似的危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