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化公园道歉,还有五点追问
时间:2014-08-27 16:19:0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韩志鹏 

    如果不是因为昨天上门“问责”,可以深入现场,我真以为走错了地方。很难想象,曾经被誉为“闹市中的绿洲”、“广州文化的窗口”,有着辉煌历史的广州文化公园,已经被人大面积侵占,有些景点被掏为空壳,有些景点被违法改建,有些景点干脆失踪了,而取而代之的无一例外都是商业性开发,连“国际电子城”都进驻了。难怪市民质疑:文化公园还是公园吗?文化公园还有无文化?

    显而易见,是有人改变了公园的规划,改变了公园的功能,改变了公园的性质。更为恶劣的是,园中院、汉城等景点被出租后,承租方还要大肆搞违建,不仅导致有关景点被毁,整个文化公园的风貌和布局也遭到严重破坏。尽管违建已经被叫停,但违建何时拆除,如何拆除还未有定论。可以讲,文化公园之被破坏已经不可逆转!用地的规划已经出了问题,因为错误的规划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制止的违建,从现状来看,文化公园即使日后全部还园于民,恐怕也不再可能恢复老广州的集体记忆了。

    文化公园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被出卖,绝非一两天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违建当事人和公园管理方固然难辞其咎,园林部门、城管部门乃至森林公安也有责任。但昨天出现在被我、被同城媒体问责现场的,只有城管部门和公园管理方。城管是因为终于叫停了违建,将功补过;公园管理方呢,其负责人在我的督促下,面对十几家媒体的镜头,也终于向广州市民作出了道歉。应该说,这位负责人的表态还算诚恳,但这种迟来的道歉,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道歉,不算纠错机制。再说,道歉就算完了吗?文化公园的道歉,实际上折射出城市公共绿地被侵占的危机。过去,在公共财政拨付有缺口的情况下,一些公园打着“以园养园”的旗号,将公园用地或园内设施以租赁、承包等方式转交给营利性组织或个人经营,公益性的公园因此产业化。以广州为例,之前有个引进了11家食肆的公园,有些公园虽然食肆退场,但婚姻登记处、幼教机构等又纷纷进驻。总之,公园也还是唐僧肉,什么还绿于民、还园于民,什么公园的功能定位、公共服务,看来还是要老百姓去争取啊!

    回到文化公园这个个案,我还想和公园方、荔湾区城管算一笔经济账。一、如果违建需要强拆,费用由谁来买单?二、违建拆除后谁为修复工程买单?三、历年来公园从“生意伙伴”手中收取过多少租金?四、这笔租金都用到哪里去了?五、可以罚违建当事人多少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