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界”和“城管界”互换角色, 更像是冯小刚电影的翻版重演,然而,之于两个群体尤其是世界上最难整合的两个群体——中国城管与中国商贩之间完全达成谅解,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作者:王传涛
6月8日,洛阳市西工区城建监察综合执法大队联合涧西区城管局开展“小贩与城管换角色”活动,两名体验者分别是“小贩界”和“城管界”的“佼佼者”:小贩是从业十几年、躲城管非常有经验的西工区永红巷“资深”水果商贩马永会,城管是涧西区城管局与小贩打了三年交道的退伍军人李高攀。角色互换后,双方都体验到了对方的处境与尴尬。(6月10日《大河报》)
“猴子,你咋成城管了”、“从哪弄来这么一身衣服”、“你坐人家城管车上干啥”……当小贩穿上城管的服装、坐上城管的车辆,这位外号为“猴子”的资深水果小贩,在众多小伙伴异样的眼光之下,开始了自己纠结、尴尬而又束手束脚的“城管一日游”。同样,一位资深的城管也摆起了小摊,而当他面对曾经同事的执法,也显得颇为尴尬。
理解的基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我特别能够理解洛阳该城管大队搞这一活动的初衷——通过互相体验对方生活的方式,拉近群体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到对方的“不容易”,继而达成相互的谅解和支持。应该说,这个初衷是善意的。
不过,我看了网上所有的活动照片后发现,无论是这位“临时城管”,还是“临时小贩”,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和动作——手放在头上挠痒痒,表情纠结,眉头紧缩。而这个表情和动作,一个是来自于向曾经的同胞进行执法时,一个是来自于曾经的同胞对自己执法时。笔者认为,这个统一的表情和动作能够说明,他们既没有新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验,也没有自己在老本行岗位上的那份自如。至于达成理解和共识,恐怕也只是奢望。
在这样的类似于“私人定制”的活动中,即便是新城管能够认真执法了、新摊贩能够认真卖水果了,其中的和谐场面也多半是“表演出来的”。这不仅仅是“镜头”所逼,也是这场临时性的官方活动所逼——谁不想在这样一场短暂的活动中表现出“高大上”的一面呢?
现实却是,社会中的每一个职业,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更需要摆正心态,都需要为生计忙碌,显然,临时性的角色互换,并不足以让两个群体达成完全意义的谅解。而且,“仓廪实”和“知荣辱”的问题不能混淆,小贩卖水果、城管执法,都关乎吃饭问题,一时的“私人定制”不过是让他们超脱于吃饭问题而空谈心性与道义。角色换回之后,城管仍然是城管,仍然要为城市创卫、领导的指示严格执行任务;而小贩仍然是小贩,仅可能会为了能够多卖几斤水果而选择铤而走险进入城市的禁区。
屁股决定脑袋,收入的来源决定说话办事的立场。一时的角色互换,更像是冯小刚电影的翻版重演,博人眼球效果定然不错,然而,之于两个群体尤其是世界上最难整合的两个群体——中国城管与中国商贩之间完全达成谅解,恐怕只是“杯水车薪”。而城市管理的问题似乎仍然无解:城市的面子与民生的里子究竟哪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城管和小贩那里仍然会有不同的答案。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要问:搞这样的“私人定制”,相关部门跟王朔和冯小刚买版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