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要体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载体,农村建设要体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体现留住山水、留住记忆、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保护好村镇千百年来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的“乡愁”。
近年来,福建省重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整治了600多个村庄,800多公里的公路铁路沿线,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留住“乡愁”要做到“三不”。
不大拆大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好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开展建设,必须注重修复农村的生态环境,开展农村小流域治理,恢复农村自然湿地,恢复铁路公路沿线施工破坏的山体和地表,对山边、水边、路边进行洁化、绿化、美化。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福建现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5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3个。这些传统村镇保留着一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屋、古厝、古树、古道、古物,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和利用,实现聚落保存、古屋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探索新路子。
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要突出乡村特色,避免农村模仿城市的痼疾、避免“千村一面”的遗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贯彻“六不六多”的建设原则,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搞村里的宽马路,不过多使用水泥钢筋,不在门前屋后搞过度硬化;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庄绿化、多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此外,在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的同时,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视散落在乡村的大量历史记忆、宗教传衍、地方方言、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生产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乡间小吃、传统习俗等民间文化。
不拘泥于统一模式。福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精品村、示范村、合格村的滚动梯次创建,涌现出一大批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的示范典型。建设美丽乡村,要注重挖掘本村特点,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大力培育乡村花园、乡村酒店、乡村民宿、休闲农庄、观光农场等新型业态,发展风情小镇、土楼人家、畲族山寨等特色产品,让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不断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福建省副省长陈冬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谈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