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型城镇化留住“乡愁”,不能千城一面
时间:2014-03-20 19:25:3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畅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也旨在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要求。事实上,只有突出人这一中心,让居民有浓浓的家园情结,有深切的归属感,才能令其积极地参与其中,并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失去城镇应有的“乡愁”这个精神家园的永恒惆怅。

  由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和文化板块不同,中国形成了形态缤纷、风情各异的城镇文化。城镇尤其是古城镇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注意保留城镇的原始风貌,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文化的根基;保护城镇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

  “乡愁”不是酸气的自作多情,而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和对文化母体的挂念。说到底,是一个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有“乡愁”在,香火就会旺盛,宗族就会繁衍,历史就能传承,后来之人,就不会是无根之木、断线风筝。有“乡愁”在,那些漂泊的灵魂,回家时也不至于迷失方向。

  让“乡愁”变得美好、富于诗意,城镇化建设义不容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