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鄂东一个村庄调研,适逢村里播放露天电影。笔者注意到,看电影的人很少,稀稀拉拉不到10个人,电影放到一半,就散得差不多了。村镇干部反映,“三下乡”有时的确没有摸准百姓需求,但又不能不完成任务。从媒体报道看,类似的问题还不少。
电影下乡是“三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意义重大。各地理当让政策的善意与百姓的期盼找到最佳对接点,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露天电影如何把人们从电视机前、麻将桌上吸引过来,以“百姓的需求为起点”是基本的思路。比如说,年纪稍长的传统农民,很怀念过去的地方戏剧;有头脑的新型农民,对有地缘接近性的农业创富、致富故事感兴趣。抓住这些需求,才能有的放矢。
事实上,送电影下乡也好,送卫生、送科技下乡也罢,所有惠农政策在操作上,都必须遵循“以百姓的需求为起点”这一基本思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三下乡”的实效,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切实受惠,才能防止“好的形式主义”“有组织的形式主义”不断露头,侵蚀制度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