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车辆都“限外”,谈何城市一体化
时间:2014-04-24 19:34:26  来源:每日电讯  作者:陈晨 

  应多一些全局视野、少一些地方观念,多一点市场思维和服务意识,少一点行政命令和“想当然”式的决策

  城市道路是我开,外地车辆休进来……这不是小说中的演绎场景,而是我们身边不断迫近的尴尬现实。继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相继出台外地车辆限行令后,河北省石家庄市也宣布加入“限外”大军:自5月1日起,工作日高峰时段禁止外地车辆驶入二环路以内道路。在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当下,这显然不会是最后一例。

  诚然,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对外地车辆“说不”有着太多的理由:缓堵保畅、治理雾霾、方便本地市民出行、堵塞限购令造成的漏洞……但是,言之凿凿的背后,“行政化”的思维和“简单化”的措施却备受各方质疑,政策制定中狭隘的地方意识和疏于服务的“不作为”亦发人深省。

  顺畅便捷的交通如同经济社会的血脉,打破地区、行业、行政区划间的种种壁垒,正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一面高喊着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面又简单地用一纸行政命令人为设置壁垒,画地为牢,变“公路”为“私域”。当城市路网遭遇一个个“栓塞”和“独立王国”,何谈和谐的社会与开放的市场?

  治理城市拥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提升基础设施、优化公交线路、信息建设、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等诸多课题。比简单的“限行”和“限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公共交通出行能力、优化管理服务水平,满足人们实实在在的出行刚需。但各地限行令的背后,缺失的恰恰是这些公众最为期盼的内容。

  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一纸禁令将外埠车辆拒之门外,无异于扬汤止沸、拆东补西,作祟的只是懒政思维和狭隘意识,忽略的是本城市外大多数人平等享有道路通行的权利。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区域协同发展,如今每个城市都有许多“生活在此地、工作在彼岸”、演绎着“双城生活”的市民,在相关配套措施尚没有跟上的情况下,“一限了之”只会让他们的通勤之路更加艰辛。

  任由“一限了之”模式继续发酵,将会令更多城市争相效尤。倘若画地为牢、车辆都成了城市内的“区间车”,人们的远程出行难度将加大、成本大幅攀升,最终受损的仍将是公众的利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发达国家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收取高额入城税者有之,提高城市核心区停车费用者有之,但大多使用经济杠杆,通过市场手段调节。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当务之急是多一些全局视野、少一些地方观念,多一点市场思维和服务意识,少一点行政命令和“想当然”式的决策。如果亦步亦趋,期待以一纸“限外令”万事大吉,只会将自己置于“懒政”质疑的风口浪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