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共自行车工程烂尾不能怪市场
时间:2014-04-15 14:08:43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铁永功 

    2009年,武汉大手笔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共投入3亿元,建设上千个站点,推出10万辆自行车,当时曾受到市民热捧,还被奉为学习的样板。然而4年之后,民生工程陷入“车辆少、租车难”的困境,部分站点瘫痪荒废,引发市民不满。

    城市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不仅可以方便市民,惠及民生,还可以倡导绿色出行,为减排治堵做贡献。不仅市民如此,现在各地搞公车改革,公务人员也有的改骑自行车上班。所以,这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绿色工程,也值得政府大力投入。

    但是,武汉发展公共自行车,却把民生工程搞成了“烂尾工程”,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有人指出,因为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交给民营企业运营,致使公益性无法保障。运营企业重逐利轻服务,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以“投入不足”为由向政府要更多钱,拿不到钱就“拍屁股走人”,还抱怨管理维护成本高,企业亏损严重。而情况并非如此,企业从项目中拿到资源和补贴,可能用在了别的方面,实际上还从中赚了钱。

    与武汉相比,在实行“政府投入、国企运营”的杭州等地,公共自行车服务却搞得还不错。2013年,在一项由美国专业户外网站组织的评比中,杭州公共自行车因其租用便捷、费用低廉,在全球553个城市中排名第一。“杭州模式”的主要经验是,公共自行车租还方便灵活、服务站点分布广泛,配套设施做得好。即便收取一定的费用,仍然受到市民和游客欢迎。

    虽然模式有别,效果各异,但由哪种性质的企业来运营,却不是公共自行车能否“跑得好”的关键。这类公益性的民生工程,无论交给谁来做,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

    企业自然是逐利的,但逐利的企业并非不能从事公益性项目。相反,政府向企业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的惯例,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维护,并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比如招标过程中竞争不充分,企业经营不善却缺少退出机制,这就怪不到市场头上。

    其实,市场化与公益性本身并不冲突,把项目运营交给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就此撒手不管,放弃“出资人”和监管者的责任。在涉及民生的公益性项目上,政府有形的手不能缺失,而且要正确发力。比如,两年前就有媒体曝光过自行车站点“坏车太多”“无车可租”,但主管部门却没有采取措施督促企业整改,甚至对企业经营维护情况一无所知。政府管理缺位、监管不力,才是导致“好事办砸”的主要原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