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释放“人的城镇化”内需潜力
时间:2014-03-20 19:05: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马志刚 

    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不仅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出了清晰的路线图,而且为扩大内需找到了一个有效抓手,是值得高度重视的大战略。要抓住“三个1亿人”这个机遇,释放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释放“人的城镇化”内需潜力。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这不仅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出了清晰的路线图,而且为扩大内需找到了一个有效抓手,是值得高度重视的大战略。

  城镇化本质上是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发展过程,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最近几年,各地在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那就是将城镇化等同于土地城镇化,“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突出。据测算,2000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但城镇人口只增长50.5%。从常住人口看,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7亿多城镇常住人口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没有城镇户口、不享受城镇“待遇”的农民工,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让更多农民真正进得了城、落得了户、就得了业、生得了根,对于破除城乡之间和城镇内部“双二元结构”,解决“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现象,加快提高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进而推动整个城镇化进程,必要且紧迫。

  “三个1亿人”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可以扩大投资、促进消费,让内需这个经济发展“主引擎”更有力量。有关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6515元,城镇居民为2112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2倍。按此估算,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亿元,相应增加的投资需求会更多。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更是“改造一块,激活一片”。以3口之家计,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产生住房需求高达3000多万套,由此带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及其带来的装修、家具等消费,都会是天文数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不久对外公布,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完成投资额高达1.12万亿元。从区域协调的角度看,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一直是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短板,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无疑会给中西部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还要注意到,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扩大生活性服务需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社会分工的细化,也会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现在创造需求的城镇化增长速度,仍明显落后于创造供给的工业化增长速度。这是差距、是挑战,也是潜力所在、机遇所在。“三个1亿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一个新开始。各地方各部门都要抓住这个机遇,释放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推动城镇化真正走上以人为核心的轨道,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走上可持续的轨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