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朱凤泊,1957年生,经济师。
职 务:北京宝氏华商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 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
1976年,投身公安事业,成为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的刑侦干部;
1988年,辞职经商;
1995年,出任北京宝氏华商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
2000年至今,出任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爱 好:高尔夫,书法
10年,他孜孜以求只开发了一个项目;仅仅靠一个项目,他开创了老年住宅产业的发展模式。他就是被业主称为“天下第一孝子”的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凤泊。
简单的话语,透出了朱凤泊对开发北京太阳城项目的感悟。那么,如此充满亲情与爱的家园,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和感动?他从中收获了什么?他还有怎样的抱负?
老年地产的孝道情结
对于业主将朱凤泊称为“天下第一孝子”的美誉,记者早有耳闻。在向朱凤泊提及时,他不无谦虚地说:“这一个桂冠是对孝道文化回归的赞扬,并不是对我个人的赞扬。”他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孝道文化是核心的内容,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将孝道文化破灭了,当孝道文化在社会上回归,老人就能感觉到。
朱凤泊还说:“如果整个社区让老人满意了,是我们从员工到管理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天下第一孝子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送给北京太阳城的。”
其实,朱凤泊将“孝道文化”融入北京太阳城的居住文化中,和他的一段经历有关系。
“那是1987年1月23日,我记忆特别深刻,我的父亲心脏不舒服,乘坐公交汽车到医院拿药,结果意外地死在车上。这件事犹如晴天霹雳,作为儿子,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朱凤泊说,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立志一定要为老年人做些事情。
为此,他当即立下志愿:为报答老一辈的养育之恩,一定要发奋图强,做一件“为天下老人尽孝心”的事。朱凤泊说:“为老年人做事,应该不是一味地去挣钱,一味地从老人身上去索取。”
1998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朱凤泊听到有人说做房地产,有人说做敬老院,也有人说搞商贸。他从中敏锐地捕捉到一个思路,就想能不能把敬老院和房地产结合起来,做一个老年项目,这个项目既有敬老院的功能,又不是敬老院,而是公益性事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按房地产开发程序把它打造起来,但是又不完全是房地产。当时这个想法就是现在融入朱凤泊拳拳孝心做的北京太阳城。
“弘扬孝道文化,崇尚仁德理念,铸造至尊、至亲、至情的国际大社区,让太阳城老人每天回家的过程都是人生的一次凯旋。”本着这样的理念,朱凤泊让“孝道”二字在北京太阳城得到了升华。
辛酸与感动
“北京太阳城的建设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真是太有眼光了!”现在,无论是到过北京太阳城,还是听说过这个项目的人都会如是评价。
的确,依照现在的眼光看,北京太阳城的开发模式与意识都是超前的,但背后的故事和辛酸又有多少人知道?回首10年走过的道路,朱凤泊说:“做这个项目不容易。如果做纯房地产开发,周期要短。但是由于老年住宅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产业的相关政策还是一片空白,这个项目却做了10年。”
在这个过程中,朱凤泊的感觉就一个字“累”,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尽管朱凤泊事先预料到了难度,但现实的困难与尴尬比他想像的要残酷很多。特别是资金与政策方面的压力,让朱凤泊非常难受,曾经经历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犹在眼前——
银行在审批贷款时,认可北京太阳城是做老年项目,但认为它是一种公益的、福利的、挣不着钱的,不予以提供贷款,所以太阳城这个项目几乎拿不到贷款。政府在批项目时,将北京太阳城看作是房地产项目,认为朱凤泊是在炒作老年项目的概念。
从1998年产生构想后,1999年开始办手续、到2001年才把手续办下来,这几年都是在不断地论证。朱凤泊说:“这个项目是划为房地产,还是划为福利事业,这几年划来划去,最终是划到房地产了。”
当时外界对此争议很大,反对意见也很多:“如果按照地产开发的通常手段,弄一块地卖掉能挣钱,或者做商品房开发,短期内能获得回报。”但是,朱凤泊显得与众不同,他显然是在孤军奋战,为此,他曾被人耻笑为“太笨了”。
“这个项目做得很辛苦,当时我们是凭着毅力走过来的。如果没有毅力,可能就放弃了。”朱凤泊说,北京太阳城项目最难的时候是因资金紧张,不仅公司员工的工资开不出来,连工程款也无法按时兑现给民工。员工能够理解企业的难处,有些员工从家里拿钱,但民工却不能理解,他们为了要账把社区也围了。
令人感动的是业主纷纷从家里拿出钱,向处于困境中的朱凤泊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老人们拿出自己的存折,说希望把这些存款借给朱凤泊去给工人发工资。这些举动出乎朱凤泊的意料:“老人一生的积蓄是留在以后有急用的,是养老的,甚至有些钱是救命钱,我们不能动,但从中我感觉到,老人们渴求这样一个社区、渴求这样一种养老方式,而我做的正是他们需要的,正是他们在精神上鼓舞着我,也支撑着我,成为了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如今,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成功做出来了,老人们说他们喜欢这个地方,甚至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朱凤泊有一种成就感,“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
打持久战
十年磨一剑。盘点10年走过的路,朱凤泊到底收获了什么?
朱凤泊最明显的感觉是,近两年,和开发商朋友聚在一起交流,大家会说:北京太阳城的模式太好了——给自己打下了一份天下,通过商品房的开发解决了老年人的入住,同时配套的商业设施是长期的经营资产,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北京太阳城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地产开发。朱凤泊用毛泽东关于战争的论述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如果开发纯商品房,属于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即征地、盖房子、卖完后走人,再拿新的一块地,重复进行商品房的开发;我们开发太阳城这样一个老年社区,是持久战,最终要落到可持续发展,让项目有长久的生命力。”
正是有这样的战略,朱凤泊通过北京太阳城这样一个项目形成了一个品牌,而且太阳城的品牌具有长期性,它不是将房子卖掉那么简单,同时还有租住,还有老年旅游地产即度假式养老。第二,从长远看能形成产业链,今后通过运作,可以走向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运作,这是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通过口碑、品牌传播形成了社会效益,北京太阳城在国内很多地方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前往北京太阳城考察的人络绎不绝,每周他们都要接待几拨人,还有的不打招呼就去私访。
机会也随之而来——一些省市的政府机构、企业等慕名找上门去,要求朱凤泊去开发老年项目,将北京太阳城的模式进行复制。比如,安徽省黄山市委派民政局的局长、招商局的局长、规委主任亲自上门,提出给优惠条件和政策让朱凤泊去做太阳城项目;广西北海、山东济南,浙江等地的政府也提出了相关合作意向;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几家公司也前往洽谈合作老年项目的事宜。
紧跟老年人需求
问及北京太阳城为什么能成功,朱凤泊说:“开发老年项目要和老年人的需求挂钩。人在年老后主要有三大需求,即:生活照料、精神赡养、医疗保健,我们主要是紧紧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三大需求。”
“在做老年社区项目时,生活照料、精神赡养、医疗保健这三大需求缺一不可。如果只突出一方面,只是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就认为是老年项目,就会走样。”朱凤泊举例说,有些社区采取医院模式作为养老项目,这有好的一面,即对健康进行看护和守护,具有健康保障,但不太好的影响是:将老人当病人看待,健康的老人就不会愿意去,即使去了也住不长久。“大多数时间,老年人是健康的。要让老人玩,觉得充实。”
朱凤泊说:“对于一个人而言,退休后是人生追求自我和生活品质的阶段,我们要让老人当作人生的亮点来进行打造。”在北京太阳城银龄公寓,我们看到老人们在一起学习书法、手工、下象棋、唱歌、跳舞,还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朱凤泊说:“老年人退休后要经历4个阶段:健康阶段-生活半自理阶段-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弥留之际、生命终结。”为此
北京太阳城提出了养老全程化,并依据这四个阶段进行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比如银龄公寓B栋接待健康老人,A栋接待半自理、无自理能力和临终关怀的老人。
在养老方式上,有在北京太阳城购买住房后的居住养老,有租住养老,还有度假养老。目前,朱凤泊正着力将老年度假养老做起来,已和美国RCI签约合作,形成合作关系。据了解,RCI是美国Cendant集团的下属公司,成立于1974年,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分时度假联盟,在100多个国家拥有4000多家加盟度假村或酒店。
北京太阳城提出了三代人的度假模式,老人不仅仅是纯粹的居住,还能参与社区活动,比如学习、书画、时装模特班,手工制作等,外国老人还可以和国内的老人形成互动,学中文。而RCI正是看中了北京太阳城的这种方式填补了其度假领域的空白。北京太阳城作为全新的概念加入RCI,双方形成交换的平台,中国的老人可以到国外去,每年7天免费,将老年退休后的生活打理得很精彩。
应注重城市的养老功能
说起对城市化的理解,朱凤泊说,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我们国家定位为农业大国,但从国家今后的发展看,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仅仅发展农业是不够的,还要发展工业、科技,这就要求城市化,让农民进城。
“不是我们要城市化而城市化,未来10到20年,我国将有4亿农民进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轨迹也表明,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经济社会到来的特征。”在看到我国城市化总体趋势的同时,朱凤泊也指出,城市化的特征并不是把城市放大,而是把过去的农村和乡镇的品质提升,将其行政级别提升。
由于是老年地产的实践者,朱凤泊很自然地将老年产业和城市化联系起来。他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1.3%。通常认为,这一比例超过10%,意味着一个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已接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两亿四千八百万,占总人口的12.8%。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加速的趋势,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预计在2030年以后将进入最严峻的时期。这一形势要求,城市的很大一部分设施应具备养老功能。如果仅仅靠一个个项目单独去做,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美国西部的一个城市,在二战后变成了老年住宅的城市,朱凤泊对此赞赏有加:“整个城市的道路、公园、商店、住宅等,全部按照适合老年人的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显得很人性化。而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城市建设,一个个新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社会的主流群体考虑得多,却很少考虑到老年人,因此,缺少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要考虑城市的养老功能,注重发展城市的养老空间,让城市更人性化。”朱凤泊说,养老城市并不代表这个城市没有年轻人、全部都是老人,而是在功能和服务上要具备养老功能,即在新建的城市中,要把养老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做到位,这就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否则,辛辛苦苦将一片荒地变成了城市,却不具备养老功能,那就要重复投资加以改造,到处都是“打补丁”,多可惜!
朱凤泊透露,他有一个愿望:要在中国打造一个老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