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两地跑,只为证明“自己还活着”,这种窘境很多老人常遇到。有老人反映年年两地折腾;有关部门则回应:每年都有人冒领养老金。传统认证通常采用纸质邮寄资格认证的方式,邮寄的认证表一旦在途中丢失,就会造成养老金停发,重办手续又比较麻烦。”因此,大部分退休人员还是选择了回老家办理。一般情况下,退休人员为此不得不带着材料两地跑,可以说是相当麻烦,来回一趟,光车费就要1000多元,还不包括其他的折腾。(据11月29日《人民日报》)
其实,正如相关部门回应的那样,退休老人去世之后,其亲属不及时“报减”,依然继续冒领养老金的行为,尽管媒体鲜有报道,但却并不鲜见,而且即使被发现,不但追回冒领的款项比较难,追回的成本甚至还会“得不偿失”,这也迫使一些地方社保部门不得不对每年的“认证”更加严格,尽最大能力来“防范于未然”,尽管如此,有时还是防不胜防,笔者从事多年的这项工作,对此深有体会,也很清楚这项“活着”的认证,对很多老人而言,确实有些“折腾”甚至伤其尊严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确实又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的社保部门,所管理的离退休职工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为了减少对老人们的“折腾”,又能做到细致认证,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让本地居住老人每年到社保部门制定地点统一照相,而拍摄的背景每年都不同,所拍摄的“认证照”由工作人员与本人往年照片进行比对,而对居住外地的老人根据情况不同也采取的相应办法,比如让外地老人手持近期国家正规出版的报刊杂志,将报刊出版日期同本人出现在一张画面里,或邮寄或通过电子邮件形式都能作为认证依据通过,但无论采取的方式如何“婉转”,都不免会让离退休老人感到有些“悲催”,但为了防止养老金被冒领,每年的这些认证确实既无奈也非常必要。
其实,对于这些“活着”的认证,绝大多数老人不仅都能给予积极配合,也基本上都能理解,现在问题不是认证本身的可否,而是如何做到既科学又人性,既方便快捷减少对老人的折腾,又能准确无误减少认证成本,一般情况下,出现冒领行为大多都发生在居住外地的老人子女家属身上,老人去世之后,正常情况下一年内即使出现冒领,因为涉及安葬费和抚恤金也是由国家养老金支出,冒领部分亦可从这部分款项中扣除,对于国家养老基金不会造成损失,而凡冒领行为一经发现,基本上都是存在多年以上,笔者曾经发现一起冒领行为,是出现在去世退休职工的老伴身上,在多次追回无果不得已将其诉诸法院,但没等到法院开庭,其老伴也因病离世,被冒领的近3万元养老金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而实际上认证出现疏忽,养老金一旦出现冒领几乎就很难追回,即使最终追回也往往会耗去大量行政成本,甚至得不偿失,而要让管理成千上万离退休职工的工作人员,在认证方面不出现一点疏忽,似乎又不太现实。
“认证”非常必要,让退离休职工每年一次例行证明“自己还活着”,确实也很无奈,管理部门需要做的是运用智慧和现代通讯技术,既要对认证进行完善,又要在方式上进行改进,减少和避免对老人进行“折腾”,也就是说,退离休管理部门必须要在管理和服务上做足文章,尤其是服务,从观念和服务理念上要把对老人尊重放在所有细节之中,其实“认证”也未必墨守成规,可以一年一次,也可以将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以及沟通作为认证依据,比如可以通过日常短信、电话、慰问等形式多方了解和掌握某些特殊情况老人的健康状况,在普遍了解的同时做有针对性的掌握,要用人性化的完善服务让老人感受到,社保部门的认证不是要其证明“自己还活着”,而是证明自己还很健康,切忌不要对老人说什么“认证照”“生存照”之类有伤尊严和心里难以接受的言语,笔者也建议国家对这一认证进行必要的规范,以“健康照”,“健康认证”来取代有伤老人感情的“生存认证”,总而言之,不折腾和少折腾老人,让离退休老人从心里不再反感“自己还活着”的认证,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服务,贴心和温暖的服务才是让离退休老人愉快安度晚年,甚至是杜绝冒领养老金最有效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