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蚁族”访谈:长安居,大不易
时间:2013-09-10 08:44:23  来源:天天新报 

    中国正经历从“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的转变,突然涌入城市的新移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和社会建立关系,成为转型中必要的思考。

  廉思课题组耗时六年,经由大量社会调查完成的蓝皮书则是这样一种思考的延伸。书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蚁族”、“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白领”等青年群体进行了研究分析。譬如从生产、消费、教育、话语权、精神文化、政治参与六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新移民崛起的形态和特征。书中还放进了很多城市新移民的经历和故事,从微观角度呈现了城市新移民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本文节选的是作者对典型“蚁族”武先生的访谈。

  被北京户籍诱引到公司

  初见武先生,高瘦、皮肤黝黑,有种典型的晋中汉子的特征。多年的医药学专业学习和研究,使得武先生言谈举止中透露着某种特有的理智和冷静。只是当我说出自己的感觉时,武先生微微地笑笑:“我也被忽悠过。”

  武先生家在晋西北农村,村里祖祖辈辈认为去大城市才是真正有本事,而作为大城市的代表,北京在山西农村中的被推崇度不言而喻。2006年,武先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在河北一家药检所工作过两年。“当时工资不高,2000元左右,但在当地来看已经不错了。”“本科毕业时也有机会来北京工作的,但是觉得本科水平留京压力很大。”工作两年后,伴随着自己和父辈的梦想,他再一次通过努力考取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实现了人生的又一跨越。

  “由于山大医学专业比较厉害,加之我的干细胞研究方向有优势,因此我的工作是比较好找的。我2011年6月毕业,2010年12月就签了工作”,其间拒绝了好多的公司,甚至包括中科院的OFFER,最终选择了一家小私营企业——某细胞技术有限公司。问及原因,武先生说:“当时老总说可能帮忙解决北京户口,这样买房买车就比较容易了。”但直到现在成为公司主管,北京户籍仍然遥不可及,“我被老总忽悠了,毕竟私营企业名额很少”,武先生苦笑。

  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为买房

  “刚来公司时压力很大,经常失眠,这都是为了好好表现争取升职,获得比较好的工资待遇。”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现已经成为3个人的主管。“我们老总看重学术,因此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多。老总在北京关系深厚,希望得到老总的赏识和扶持,这样在北京立足就方便多了”。因此,虽然公司实行双休制度,每天有八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但周末或者晚上,武先生经常在公司加班至九十点才回住处。“我喜欢安静,办公室条件也不错,我经常自己晚上或周末加班”。武先生皮肤暗淡,刚30岁就有了白头发,一看就是那种整天在电脑前工作和经常加班的人。为了加快资本积累速度,早日买房,武先生还做一些兼职研究工作,“像写些文章发表等和本专业有关的一些东西,需要赚钱啊”,武先生笑笑。

  武先生是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热门专业,加之最近又升为公司主管,但月薪只有6000元左右。为了实现自己的“房子梦”,他每月的花销只有1500元。“我住的是公司的公寓,350元一月,一个7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面有五个人,最多时有八个人,典型的蚁族啊。”“里面没有暖气,只有用煤气自己烧。”“安不安全呢?”我问道,“不安全也没办法,带暖气的就贵得多,现在自己还年轻,可以多吃些苦,毕竟只是一个人”。

  至于自己的娱乐,“我加班比较多,来了一年半也基本不出去逛,每天加班回去后,玩一个小时的游戏,看看NBA”,这是武先生全部的娱乐生活。武先生的确是篮球迷,他还向我提起当天美国篮球赛的结果,“西部战胜了东部,可惜没有看直播”。如此忙累,省吃俭用,武先生目的非常清晰,“攒着钱吧,尽力在北京定居买房,实在不行就去太原买房”。太原是武先生家乡的省会,也是他待了四年学习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的另一半在那里。“将来总得在一起,房子在哪儿家就在那里!”“我女朋友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当护士,每个月三千多吧,在太原可以了”。“如果有可能就将她接来北京,让她在这工作。我问过一些朋友,我女朋友来北京的话也可以在这里的医院当护士,只是钱不多,同样的钱在太原和在北京是不一样的”。武先生一脸无奈和纠结。

  北京印象——围城内外

  武先生有个弟弟,现已结婚,在老家一个国企里当一个科长。“他结婚时,去了两三百人,大部分是其单位的同事,因为是领导嘛”(笑)。对于弟弟,他是羡慕的,“他虽然一个月三四千元钱,差不多是我的一半,但一个月就可以买一平方米房子。而我在北京呢,连一平方米厕所都买不到”(苦笑)。“他在单位几年就混成了科长,我大伯家一个堂兄在里面十五年了还是一个副科长,是他手下,地方缺人才啊,像我这种人回去生活也会不错的,但是不愿意回去。”

  “我对北京的感受是里面机会多、条件好,在山西农村,人们一听你在北京工作,就会以为你是很有本事的,毕竟是帝都啊。”其实弟弟也是羡慕他的,“弟弟并未来过北京,一听我的工资以为我是了不起的,其实也就这样吧,这也就是围城吧”,武先生感慨道,“北京的房价太高,出行比较困难。我来北京一年半了,基本没怎么出去玩过。对北京的印象也就这些”。而对于北京户籍,虽然十分渴望得到,但他也表示出一定的理解,“毕竟是国际化大城市,总要有所限制,要不限制北京人口早就撑爆了”。

  “关于国家对于我们的优惠政策,忙得顾不上。平时我上网也比较多,看一些时政、军事和体育新闻”,关于最近的热点——房姐、表叔问题,武先生表示出了一种特异的冷静和理性,“这是必然现象,当官的、有权的大多这样”。

  而对于国家出台的对大学毕业生的一些优惠政策,武先生表示“我知道这是有的,但忙得顾不上,同时也感觉离自己比较远,真正的优惠政策到不了自己就被别人用了”。而当被问及他最希望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时,武先生又想起了自己的买房梦,“希望政府多出台一些类似两限房的措施,能解决我们的住房问题,到时我们才真正是北京人”。

  未来打算:纠结中留在北京

  武先生说计划今年结婚,“因为已经30岁了,弟弟已经结婚了,还有孩子了。我这个年龄,要是在山西老家,孩子都很大了”。当我对武先生今年打算结婚进行祝贺时,他并未流露出应有的幸福,反而出乎意料地说了一句“结了婚压力就更大了,如果在北京买不了房,那我会在北京,我媳妇会在太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我想真正在北京立足,什么才算立足呢?有个自己的窝,有北京户口,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

  “如果我现在跳槽出去,我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但现在的机会不错(已经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刚被提为三个人的主管),我想抓住机会自己单独接个项目,这样将来不管在现在的公司还是自己干都是一个机遇”。对于他的未来,武先生保持了他一贯的理智清醒,“对于未来,我既不乐观,也不担心”。“本科曾有机会来北京工作,但当时觉得自己的压力太大。现在(获得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学历以后)有点信心了,但房价更贵了。”谈及长远打算,武先生说今后两三年,都不准备离开北京。“买房任重道远啊”。

  “我们这个专业方向的读个博士对自己的发展会更好,毕竟是做技术的,这很有必要”。武先生流露出对读博的强烈兴趣,“但我读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脱产,得照样赚着钱,那这样就得期望老板帮忙了”。对于读博,武先生显然设想了好多次,“到时做出一些东西时,人们会说这是武博士做出来的,而不是武硕士做出来的”。说完,武先生大笑起来。

  武先生的月收入是“蚁族”中比较高的,职位也是如此。但相对于自己的学历、经历和努力程度来说,北京对他似乎又是不公的。也许正是由于深知自己的处境,武先生有个买房梦,渴望真正成为一个北京人。处于尴尬的中间位置,他更知道不进则退的道理,因此他加倍地努力工作,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上升的通道,挤进稳定的北京人行列,以此来安慰父母,给媳妇幸福稳定的生活,给他的后代一个北京孩子的正常生活。这些对于一个城市居民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对于武先生来说却任重道远,因为现在的一个月工资“不吃不喝,连卫生间都买不了一平方米”。他的努力加班、他的省吃俭用、他的很少娱乐,都是为了一个买房梦。

  根深蒂固的晋东南农民的大城市情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天道酬勤的坚信和对北京的期望,这些都是促使武先生决定留在北京、定居北京的因素。深访中,他谈及对弟弟的羡慕以及弟弟对他的羡慕,让我不禁想起了围城内外的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互视一笑,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独自的梦想、独自的奋斗和独自的选择。

  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怀着北京梦来到北京,也有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离开北京。人来人往,人往人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的人口流动。不同的是,来的人大多带着梦想和希望,希望命运在这里转弯;而走的人大多带着伤感和遗憾,伴着对社会厚黑和难闯的感触。或许北京注定应成为一个充满高昂斗志和梦想的地方,全国各地无数的青年以他们的斗志将北京的奋发向上的面貌渲染得无可复加,而当他们离开北京时却意气不再、梦想不再,选择在其他的地方疗伤或者消沉地待下去。20多岁青年的经历和机遇,是多么的重要,需要我们多么仔细地关注和安排啊。北京是首都,如果北京梦不再,中国梦将如何存在呢?

  正因武先生的冷静和理智,我在听到他被老板的户籍允诺所忽悠时,显得格外震惊。仔细一想,不是因为他失去了一贯的理智和清醒,而是自己太渴望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北京人。而像武先生这种有毅力、肯吃苦的人在“蚁族”中为数不少。这些人不居高位、没有高的收入、高智商、高素质、有较高的目标和期望,他们如果通过艰辛的努力获得上升通道,也不会炫富,肯定不会有暴发户的虚伪奢侈。这是中国最该关注的一个阶层,现实中这些人的梦想却每每被打碎。他们承担了最不成比例的收入和工作量,他们是北京最早开始一天工作的一批高学历的人,也是最晚回去休息的一批人。北京应呵护“蚁族”的梦想,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感恩和回报,这是中国梦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移民聚居地,到处都是公寓,但哪里才是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