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交通拥堵费是让政府从错误中受益
时间:2013-09-09 18:0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曹林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拥堵费引起广泛热议。

  从这次关于拥堵费的舆论背后,看到的是地方政府亢奋的收费冲动。一些地方在公共管理上已经养成了懒政习惯,遇到问题一拍脑袋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费,对收费形成了强烈的依赖。而且总喜欢拣软柿子捏,拿没权没势的人欺负,不敢向垄断寡头们收费,不敢向大企业大集团开刀,最喜欢从没啥话语权的车主身上拔毛。

  所以,每次治堵治污,最终的成本都落到了车主身上,一辆车上已经叠加了无数重复的、不正当的税费,因为这个软柿子最好捏!

  交通拥堵费,实际上是让车主为政府的错误埋单,让政府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原则是,不能让任何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犯错者必须付出代价,如果一个人犯错了不仅不受到惩罚,还会因错受益,这等于是鼓励人犯更多的错。一般情况下,犯错者都会受到惩罚,可由于政府掌握着决策权和惩罚权,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很多时候政府拥有“犯错了却让别人埋单”、“不仅不受罚还受益”的特权,比如这个交通拥堵费,就是典型的“从错误中获益”:先把城市弄堵了,然后再收费。

  跟不少地方官员打过交道,他们对本地的拥堵都不当回事,甚至引以为豪,真有“堵车是城市繁荣的象征”之想法。据说要想成为国际大都市,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房价要足够的高,一是城市要拥堵。房价不高,城市不堵,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国际大都市。于是,一些官员为官一任后,常引以为豪的政绩是:房价终于被我搞起来了,面上特有光。城市终于堵起来了,这是多大的政绩啊。大拆大建,乱规划乱建设,没有长远眼光,只有短期政绩;只看GDP,不看幸福感,城市怎么可能不堵!

  城市在大拆大建摊大饼的过程中,GDP上来了,官员收获了政绩。大工程大项目的上马过程中,一些官员腰包也鼓起来了。只顾建设不顾城市承载力,只看短期政绩不顾长远发展,加上吝啬于公共交通的投资,加剧了城市拥堵。好了,城市堵起来了,然后开始收拥堵费。把城市弄堵的犯错过程中,政府和一些官员受益了,治堵的纠错过程,收费,又是让政府受益。政府两头受益,而车主两头受损:堵,受害的是车主,治堵,拔的还是车主的毛。交通拥堵费不一定治得了堵,政府却有了一个新的收费项目。

  城市越来越堵,公众没有见过一次官员因拥堵而丢官,车主却一次次地被拔毛。治堵的政策不断地出台,限号限牌,提高停车费,治堵效果不知几何,对治堵者缺乏约束,似乎可以无限制地试错,无限制地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广大车主。  

    城市拥堵有多方的责任,政府、企业和车主都有责任,可如今车主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所有的治堵政策都在打车主的主意,作为重要的责任方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担应有之责,甚至想从治堵中获益,这怎么治得了堵?要治堵,一方面需要对政府治堵进行考核,不能无限制地错了再试;另一方面需要对治堵的权力进行限制,防范地方借治堵敛财。不能出现这样的逆向激励:城市越堵车,反而对政府越有益,因为可以冠冕堂皇收更多的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