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公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中写道,“市交通委、市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此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潮。(9月5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日趋拥堵的交通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限号令、限购令,开启公交绿色通道等措施疏散交通、缓减拥堵,但效果并不明显,前景不容乐观。近日,北京市相关部门再次重拳出击,拟出台曾提及多次的交通拥堵费。交通拥堵时段划线收费,提高用车成本,从根本上缓减高峰时段的拥堵,为大家提供一条畅通、便捷的出行之路。
但是,也有专家学者提出质疑,如若收缴费用,能否需取得相关法律的许可,也有部分网民质疑政府不该把自己需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嫁给普通公众,
面对诸多质疑,希望有关部门能做好相关的前期调查、摸排工作,并制定中长期的规划部署。不论从划定地理区域范围,还是收取的标准,再到行使执法权力的部门以及费用收缴后的资金去向都应该明确。地理范围的划定,直接关系到疏堵工作的实际成效。收取标准的限定,直接影响到用车成本高低,过高会增加车主负担,过低无法起到疏散交通的作用。资金的监管不明确,极易滋生贪腐,成为某些人手中的“肥肉”,进而引发群众对于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关乎社会稳定大局。
所以,如何将效仿伦敦的治堵经验洋为中用,的确值得有关部门深思。我们希望政府切莫将破解历史瓶颈的良策变成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