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家庭旅馆专项规划》一推出,立即引起不少家庭旅馆经营业主的不满。根据规划,各种家庭旅馆将受到政策的大大限制。由于此前实施的相关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并无过多限制,加上旅游市场火爆,2008年以来,鼓浪屿这个面积仅一平方多公里的精致小岛上,家庭旅馆数量从十几家迅速增加到目前的400多家。(8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
根据新的“规划”,鼓浪屿现有家庭旅馆中有一半左右将领不到营业执照或在营业期满后不得续租。来自行业协会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目前鼓浪屿的家庭旅馆项目在400个左右(包括无证的),这几年投资修缮老别墅的民间资金至少在4亿至5亿元,如果按照规划执行,至少2亿元的民资要打水漂。
三个问题接踵而至:一者,城市规划总要考量成本收益。申遗固然重要,但家庭旅馆也关切小投资者的营生。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该不该早点为有差别的个体利益找个退路?上百家家庭旅馆,不能说关就关,那么,前置性的退出与补偿机制何在?二者,关于此次整饬,有说是“从2008年的10多家到目前的400多家,粗放型的发展过程中,鼓浪屿家庭旅馆业存在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那么,就譬如北京最牛“楼顶违建”一样,数百家家庭旅馆的乱象,不是一朝一夕发酵起来的,如果平时就加大行业整治,何苦等到成为公共事件的时候再来收场?三者,几年前,地方政府还在鼓励企业认养历史风貌建筑,而在现实中,不管是认养还是租购风貌建筑(包括重点风貌建筑)后,在这些所谓“限定区域距离内”从事经济商业活动的并不少见,为何独禁家庭旅馆?
最近,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在一份名为《中国信用聚焦:中国能否凭借私有化重启来保持强劲增长?》的报告中称,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正第三次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进入更多行业,如果改革者此次的努力最终成功,这将有助于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这话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是顶层设计的“实体经济”偏好,还是新旧36条的持续发力,民资好像都不断获得制度正能量的“微刺激”——而值得注意的是,微小企业或民营经济固然“船小好掉头”,但也最是经不住决策的折腾。
民资不能成为城市决策的炮灰。眼下,很多城市还奔跑在城镇化的大道上,拆拆建建之间、来来回回之际,民资最容易“受伤”。要保障民资的热情,除了拓宽投资渠道、稳固市场“国民待遇”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保障民资不因政策折腾而带来生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