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金开利德服装批发市场南门附近,在遭到城管执法后,三名路边摆摊的商贩以掌掴、吐口水、脚踹等方式,对协助执法的保安人员进行攻击。事发后,大批观众围观。(6月17日《新京报》报道)
城管与商贩产生冲突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随着各种城管暴力执法事件的曝光,“城管”这一词汇,变得越发敏感。城管执法人员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只有立场,没有是非,确是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切不可让城管沦为情绪宣泄的出气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数次地诉求平等,却在对待与自己立场有冲突人的面前嚣张跋扈,这岂不是荒唐至极?此事件中,摊贩对城管人员施加暴力手段,并高喊“城管打人”的做法,遭到的是众多市民的围观,而不是制止。人们对城管的天然偏见,成为了漠视生命的鸿沟。“因为他是城管,所以就该挨打”的观点,不禁让人胆颤。
城管和商贩水红不容,解读其背后的原因,归结于两者所处位置不同。商贩为维持生活,减少成本,不得不违章占到;城管要维护城市的市政建设,不可不整治乱占现象。撇开两者之间不可兼容的关系,没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能成为朋友。
一些媒体过分解读城管事件,是城管沦为情绪宣泄出气筒的重要原因。城管暴力执法、公权滥用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这毕竟成不了主流。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有众多的城管执法者,他们大部分还是遵纪守法,按照章程办事,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媒体在报道城管执法中的大肆、有失偏颇地渲染,激发了民众的愤怒,催生出对城管的嗤之以鼻,甚至,导致了这样一起暴打城管事件的发生。
做事需讲分寸,做事要有原则。冲动、鲁莽、暴力等只会把事件闹大,最终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某些执法人员的不得当执法,不该加在另一些执法人员的身上。即使执法人员有不妥之处,通过投诉,甚至是法律手段,都可以解决问题。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相信其处理城管事件会更有力度,理性对待此类事件,切不可让城管沦为情绪宣泄的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