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就像一把架在校长脖子上的剑。”4月8日,中科院院士、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在重庆大学演讲。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高校排行榜,他认为,学生根据大学排名来填报高考志愿,容易被误导。“我当北大校长时,在某个国际大学排行榜上,北大排进了前15名,我给北大人说,其实北大没那么好;没过多久,北大又跌到了50名以外,媒体批评北大堕落了,但我看来,北大也没那么糟”。(《重庆晨报》4月9日)
这让笔者想到了一则信息:2011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全球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一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其“人才培养”得分竟然无缘进入国内某个排行榜单的前500名;曾经培养出1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兹奖得主的国际名校巴黎高师则勉强进入前500名。
我国从首次出现大学排行榜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高校排行榜命运多舛,经常受到质疑。可以看到,当前的大学排名缺乏一个能为各方接受的和经过实证检验的评价指标体系。甚至,在目前大学排名缺乏系统配套的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处在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一些大学为了取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好的名次,很可能会做一些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贿赂活动,请求游说,直接、间接参与评估活动,以各种途径影响排名过程,从而使排名有利于自己。各大学内部也可能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玩弄数字游戏,想方设法提高与指标有关的数字。加上,社会缺乏对排名评价机构的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使其难以避免评价动机的歪曲、评价行为的偏离。这在我国的各种大学排行榜有着特别明显的表现。
大学排行榜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笔者以为,理性对待大学排行榜是摆在公众面前的一道社会课题。一是大学要客观清醒看待排名,二是大学排行榜并非一无是处,三是大学排行榜制定者理应下工夫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否则就是南辕北辙,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