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沪等地的城市孩子纠结“电子书包”时,西部的农村少年仍在为学校接通网络而等待。“E纸”之差,再次折射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鸿沟。
将科技产品引入教学、以数字化手段丰富课堂、增强师生互动、改善学习生态……“电子书包”确有独到之处,如能合理利用,必然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学校加入试点、升级“书包”时,农村孩子的书包是否被遗忘了呢?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建设总要“慢半拍”。不少农村校甚至连电脑都难以配齐,师生普遍缺乏网络知识,更何谈数字化教学?对于他们而言,“电子书包”只是遥不可及的词汇。科技手段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加速度,让城市搭上了快车,却将农村越落越远。
教育发展自然不必“削峰填谷”,只是在制定政策时,能否对薄弱地区倾注更多关注?比如,在开展“电子书包”试点时,可否纳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对于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可否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毕竟,科技手段不应成为加剧城乡差距和区域失衡的推手,这才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