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沟是本期新农村小城镇的代表,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长沟的发展理念,《城市化》杂志专访了长沟的“当家”李仲镇长。正如长沟朴实、大踏步向前走的气质一样,这位“当家的”身上也带着这股长沟的独特气息。当李仲说出“要将服务贯穿居民城市生活的每一处细节,让百姓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快乐”时,从他的眼中,我们看到了对他对长沟城市化的信心、对百姓的真诚。
《城市化》: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谈谈对中国城市化现状的认识与理解。
李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5%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而中国目前还只有36%。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巨大瓶颈”。
因此,我认为,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非常符合我国实际,我们应紧紧抓住未来2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约束的“瓶颈”,更是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面对世界潮流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的城市化必须提高发展质量,提高真实的发展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制定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建设;第二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把路网、水网、管网、电网等最基础的设施建设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切实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第三要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将服务贯穿居民城市生活的每一处细节,让百姓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快乐;第四要加大城市管理能力,做到环境优美、安全稳定、文明健康。
《城市化》:改革开放让中国迈入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一些破坏。请您结合长沟镇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等实际,谈谈对保护生态的看法与具体举措。
李仲:我镇本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的生态立镇总体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造碧水蓝天的具体措施。例如,有矿不开矿,有山不养羊。针对靠山吃山,违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长沟镇先疏后堵,关矿限采,先后关闭了66家白云石矿,并进行了矿区整理、绿化美化,使矿山全部垂直挂绿,实现了矿山修复。为彻底改变山区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山区村大力实施“弃羊养鸡”和“退耕还林”工程。目前,柴鸡饲养规模已达到8万只,4000亩磨盘柿、7000亩薄皮核桃已进入盛果期。这些做法既保护了生态,也保住了山区农民的饭碗子,一大批农民正在逐步走向富裕。
为了保护好镇内的清泉,长沟镇出台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若干规定》,严禁在泉的上游打井,先后拒绝了打井申请23份。在北泉水河上游还建设了旱鸭小区,引导农民摒弃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好水资源。
在农业上如此,在工业上,长沟镇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科学筛选,即在招商过程中提高门槛,把好入口关,优先选择技术含量高、就业空间大、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坚决把那些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比如,北京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等产品的企业,企业声称不让排放物外流,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但镇党委政府经过调查论证,认为没有把握,还是拒绝了企业。
《城市化》:长沟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请您谈谈贵镇是如何解决农村城镇化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总结了哪些有益的经验?
李仲:围绕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建设了新社区,让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下山上楼”,形成“甘池新村”,置换出的村民住宅用地则用来建设旅游休闲渡假设施,提速国际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我们将村距较近、规模较小的村庄进行合并,挑选年纪较轻、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强、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党员干部,组成新的两委班子,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种养业;我们也建设了具有水乡特色的别墅和居民住宅,汇聚北京城里和外阜人才,聚集物流和资金流,使非农人口到2010年达到5万人;通过旧村改造,镇中心区的村庄进一步满足村民的住房要求,商业设施的品位也进一步提升,发挥出了“京南第一集”的优势。
《城市化》:长沟镇背靠北京大都市,在北京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请您谈谈长沟镇近年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与设想。
李仲:依据长沟镇区域性地理条件、环境特点和基础资源,我们编制完成了《长沟镇总体规划》、《长沟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长沟镇环境保护规划》。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各个功能区稳步发展,按照现有产业框架,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居寺路和房易路为中轴的三个产业发展区。
随着城乡产业布局日趋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占有水平持续保持全区前列。我们预计,到2020年,全镇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人均越过30000美元,全区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左右,一、二、三产结构比重调整到5:30:65,农村非农产品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小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