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青田案例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留住乡愁的典范。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未来是什么?联合国在1990年代集结了将近12个国家的教授和专家讨论未来发展,最后提交的文件认为: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发展的最高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大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效率、速度。说严重一点,是全民向钱看,看这个地方能不能挣钱、那个地方能不能挣钱。对于文化的态度也提的是文化产业,就要有钱、就要有经济效益。青田案例提供了另一种建设思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想把这个村子做成乡村文化复兴的一个样板。
关于青田模式,我的思考是:
第一,它能否复制?是不是乌托邦?我觉得榕树头基金会在青田做得最好的是:村民感到你们不是拆迁队。拆迁队就是一拆了之,盖高楼大厦。你们也不是政府派来的学习队、工作队,你们到乡村开展公共服务,不是严格奔着公司的盈利目标来的。过去这么多年来,似乎只有一种力量推动大家向现代化奔过去,现代化过程就是把楼建起来,把所有设施搞出来,然后把钱挣出来,今天要快、明天要更快更快、后天要更快更快更快。而你们现在做的事,对于青田、对于顺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拼命往前走的时候,拼命把顺德建成一个中国驰名的工业城市的时候,大家回过头才想到我们这里还需要文化,还需要回过去寻找乡愁,还需要把过去的村子重新建起来,让心灵有存放的地方。
当然,我觉得还需要不断完善细节。比如你们搞了一个青藜书院,解决人与圣贤的关系。但我们的党员学习室往哪里放,还有配套的农村书屋,这些都需要考虑。你们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在这里开展一些活动,这也是非常好的。解决人与圣贤的关系可能提得太高了,如果孩子们在这里有一个乡村文化熏陶的空间,我觉得已经非常好了。
今天在现代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全世界很多人都在反思。一方面我们要往前走,同时要看一看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样,我们原有的乡愁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现代化、城市化还是要继续,但它的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深入地探讨。
第二,榕树头基金会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政府、普通的村民之间,你们进来以后帮他们做文化、做整体的发展,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第三,青田案例不是以开发公司的形式搞大拆迁,也不是大投资来解决当地的问题,而是用一种基金的方式帮助村里恢复文化的根,把文化重新花大工夫建设好,非常不容易,具有相当的有开创性。现在大量的特色小镇一投资二三十个亿,用大拆大建的模式建一个全新的乡村或小镇,把它们的过去、历史全部消灭掉,修了那么好的古代建筑,就是没有人去。而青田案例的好处在于,村民留在这里了,他们的生活还在这里,而不是拔了根以后,把村民挪走,然后开发公司把房子建起来、把旅游景点建起来……
希望青田案例拥有更多的现实推广价值,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展现中国农村发展的可能性。严格地说,复兴乡村的文脉,必须在今天的现实情况下,重新进行一种创新、创意,适合于今天的生活,否则它就变成了一个实验品。
(完整案例详细内容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