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和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作为各国政府各个时期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将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
比如,通过人口的年龄数据可以知道有多少孩子需要上学、有多少老人需要照顾,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学校和老人的服务设施;通过人口的就业数据可以知道哪一类人群就业有困难,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
谁来组织实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参与并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都查啥?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除了入户调查,人口普查还包括哪些内容?
人口普查工作除了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还要进行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工作,它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普查对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在保护人口普查对象的权利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一是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依法予以保密;二是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普查以外的目的;三是人口普查中获得的原始普查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销毁;四是对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对于人口普查对象需要履行的普查义务,《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人口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有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
我国进行过几次人口普查?
从1949年到2021年,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进行过七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信息
1、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为准备全国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并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本户住地等六项。普查登记的实际时间历时半年多。1954年1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布了这次普查的主要数字: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2、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颁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全国人口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同时,要求对1964年上半年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进行核对和登记。
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当时没有公布。到1981年第5期《统计》杂志上,刊载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九项主要统计数据》。普查结果显示,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二次人口普查过去18年之后,我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颁布《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规定普查登记时间为1982年7月1日零时。
普查项目共19项:按人填报的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住址;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13项;按户填写的有户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数、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 1981年死亡人数和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6项。
普查结果显示,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在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这次人口普查使用29台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其中8台由我国自行购置,21台由联合国资助)同时对普查资料进行空前规模的数据处理。
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共33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
这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拓展到21项,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15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状况和性质、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迁来本地的原因、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存活子女数、1989年1月1日以来的生育状况;按户填报的有6项,即本户编号、户别、本户人数、本户出生人数、本户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离开本县、市一年以上的人数。
普查结果: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6001'7381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5、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了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人口政策,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于2000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共46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
这次人口普查表格有49项,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项目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26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户口性质、出生地、何时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居住、迁出地类型、迁移原因、5岁及以上的人填(五年前常住地)、6岁及以上的人填(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学业完成情况)、15岁及以上的人填(是否有工作、工作时间、行业、职业、未工作情况、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婚姻状况、初婚年月)、15-50岁妇女填(生育子女数、1999.11.1-2000.10.31生育状况);
按户填报的有23项,即户编号、户别、本户普查登记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本户1999.11.1—2000.10.31出生人数、本户1999.11.1—2000.10.31死亡人数、本户住房间数、本户住房建筑面积、住房用途、本住房中是否有其他合住户、住房建成时间、建筑层数、住宅外墙墙体材料、住房内有无厨房、主要炊事燃料、是否饮用自来水、住房内有无洗澡设备、住房内有无厕所、住房来源、购建住房费用、月租房费用。
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开展的,普查环境复杂,普查对象庞大,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普查难度前所未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明确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主要是要了解境外人员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国际迁移状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
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时间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了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通过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为尽量减少对普查对象的打扰,这次普查还首次对普查短表采用普查对象自主填报方式,开发了自主填报程序。住户可在自主填报和普查员二次上门两种方式中任选其一。
对于备受关注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这次普查则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移动端和服务器端采取了严密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据了解,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此次人口普查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采取不同的普查登记方式。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除了查清人口总量外,清晰揭示了十年来我国人口的结构、素质、分布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征。较之十年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可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