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蜘蛛网”般的管线、“吃人”的井盖、一遇暴雨就“看海”、合不上的马路“拉链”……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不断困扰着管理者和市民。10月19日,在40余家研究院和企业的见证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在南京成立。专家借此呼吁,中国城市地下管廊落后发达国家百余年,在恶补欠账时,也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造价低、速度快、节能环保的装配式钢结构管廊,用新技术治好“城市病”。
近年来,由于部分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年久失修、铺设不当等,导致地陷、内涝、油气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2017年底,中国地下综合管廊开工长度已达4700公里,形成廊体2500多公里,仅江苏省就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多公里,在建管廊150多公里,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投资200亿元,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00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一项实验性工程,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已经在安徽宁国、广西吴州落地实施,并计划今年在江苏南京建造。在这一背景下,行业统一的规程应运而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系上了一道“安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