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一行前往广东省人大代表驻地拜访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王中丙市长,双方就展开战略合作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
据了解,早在2014年底,湛江在全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座谈会上,就正式提出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围绕“车行畅顺、慢行宜人、水行生态、风行流通、物行循环”五大目标,推动城市转型。在湛江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综合推进金沙湾片区“脚印”路网、“海绵”试点和“循环”社区建设,试点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打造城市转型发展样板片区。
王市长介绍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三个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湛江市民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湛蓝的天空。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出行,“水浸街”现象逐步缓解,汽车拥堵现象好转,整个城市井然有序,“城市病”治理初见成效,老百姓幸福感大幅提升。
王市长表示,湛江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加强精细化管理。他说:“‘脚印路网’要更加人性化,垃圾分类要持续化,发挥样板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在全市做好推广。”
“在湛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机动车增长的势头放缓了。城市更亲民了,市民更喜欢骑行、绿色出行和步行了。”在介绍“脚印路网”建设工作时,王市长说,但他同时强调,“目前湛江的电动自行车已达4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乱穿越、乱掉头和超载等不良交通习惯,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由于电动自行车在法律上属于非机动车,因此在管理上仍有许多法律难题,是法律上的灰色地带。对此,王市长说:“湛江的管理是给电动车上牌,把其当做机动车管了起来,效果还不错。”关于共享单车出现乱停、乱放等问题,王市长认为,这是新事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制止,并表示这些问题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很好地解决。并建议:住建部与公安部应该联手起来,加强管理。现在市民们用二维码、支付宝等信息化手段很方便。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回收问题,王市长介绍了湛江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湛江在垃圾分类试点中将电池按‘红色有毒垃圾袋’中,下一步湛江将把电池回收利用做为重点工作来抓。”
何为“循环城市“?王市长说,“循环城市”的特点是循环经济,有低碳环保的特色,它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实施大循环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湛江赤坎全区已经全面落实“分类、分袋、分放、分运、分责”原则。目前,金沙湾片区已建成君临海岸、御海园和嘉庆苑三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据统计,金沙湾片区2016年5月的生活垃圾147吨,2016年12月为130吨,生活垃圾减量17吨,减量幅度达12%;共回收可回收垃圾25.35吨,平均每月3.6吨,回收有害垃圾1.1吨。
王市长介绍说,“五分法则”联通垃圾分类回收全过程。全面落实“分类、分袋、分放、分运、分责”,确保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衔接到位。
一、分类:明确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三大类,为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提供指引。二、分袋:赤坎区定制并免费向居民发放绿色、黑色、红色三种垃圾袋,并在每个垃圾袋上印有该类垃圾的常见类型,方便居民按图分类。每个垃圾袋贴有编码,可准确追溯到每家每户。三、分放:赤坎区结合分类垃圾袋的颜色定制相对应的垃圾桶,并分放到每个住宅区,同时在户外设置环保垃圾屋方便投放。在实施初期安排人员在分类垃圾桶处指导投放,并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进行登记。四、分运:将转运垃圾的任务转交给市供销社成立的再生资源回收队伍,购置垃圾清运三轮电动车,在转运过程中回收可回收垃圾,并将有害垃圾放进有害物质存放铁皮屋,确保居民垃圾分类成果,实现垃圾减量化。五、分责:在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明确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志愿者、物业、环卫、供销社等角色,确保正确履行职能,保证垃圾分类回收全过程有序衔接、顺畅完成。
通过长期有效的引导和宣传,潜移默化地转变居民观念,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收集覆盖率及准确率等明显提升,垃圾减量化工作成效突出,社会反映良好。
王市长还介绍了湛江市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等工作。
蔡义鸿秘书长说,湛江市《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湛江城市绿色化之实践》在第九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荣获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的表彰,是社会各界对湛江市在实践探索中取得成果的肯定与褒奖,并认为湛江市在建设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中有许多好的经验与做法,特别是在低碳出行、电动自行车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电动自行车电池回收与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很值得深入总结与交流。
双方就脚印城市、海绵城市和循环城市建设学术交流与研讨、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以及垃圾分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