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转户落户城镇4万人左右,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76%、居全省第3位,城乡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作为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鹤壁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彰显特色、可复制易推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鹤壁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持续优化“一核双星多支点”城镇格局,逐步实现由相对分散的多节点、弱中心城市结构,向有机联系、协同发展的单元组合型城市转变。对此,鹤壁市相关县区、部门是如何贯彻落实的呢?8月27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完善配套措施, 吸引专业人才和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年初我们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年度要点,目前正在按照既定工作安排扎实有序推进。”市发改委地区和城市发展科负责人张国平告诉记者。
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关键。2013年以来,鹤壁市围绕户籍转换、土地权益、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体系,先后4次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转得出落得下过得好,加速人口向城镇聚集、集中居住。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人口落户限制,推行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方便群众办事。为吸引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人才等落户城镇,今年1月份,市公安局制定了进一步放宽人才和护理人员落户城镇政策实施细则。2017年底,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位居全省前列。
“本以为孩子在淇滨区上学会很难,没想到没费多少事就给孩子报上名了。”在淇滨区居住的安阳市内黄县人齐先生说,2016年,他跟着亲戚来淇滨区做生意,因为还没有买房,所以一直担心孩子不好入学。“多亏了鹤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好政策。”齐先生由衷地表示。
推进“六网”连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赵家渠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城区实现24小时供水,部分区域开始市政供暖……如今的淇县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我们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被确定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试点县的机遇,谋划实施公共服务、生态水系等12类工程87个子项目。”淇县住建局局长宋树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在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内涵品质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的现代城乡新体系。
淇县的城镇化建设只是鹤壁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鹤壁市坚持优化城镇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务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编制实施全国首个市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规划纲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并获省里批准,较好实现“多规合一”。同时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气、供电、信息、污水和垃圾处理“六网”连通,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培育壮大城镇特色产业,以产促城,产城融合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石,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畜禽养殖及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围绕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完善住房、学校、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鹤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鲜明特色,以石林新城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发展带动型、以中鹤模式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以桑园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带动型就是其中的典型。
整齐划一的楼房、宽敞的街道、标准化的厂房……近年来,石林镇依托石林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了陶源小区,工人和周边农民逐步搬进了楼房。陶源小区附近建有可容纳1800余名学生的晨光民办学校,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全会提出要探索城市持续发展新模式,我们在建设石林园区的同时,整合以石林会议遗迹群为主的红色资源、以汤河为核心的田园风貌和生态资源、以鹤鸣湖为中心的自然湖山资源、李古道等一批自然民俗村落,以石林会议旧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绿色石林、蓝色石林、金色石林、青褐色石林为支撑,规划了‘五彩石林’休闲旅游小镇,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养、学、研等,目前正在打通周边道路。”石林镇镇长赵海涛介绍。
“我不到20岁就外出打工了,10多年辗转了多个城市,生活始终稳定不下来。随着石林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五彩石林’休闲旅游小镇的建设,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现在我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对生活和工作都很满意。”石林镇西马村村民孙金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