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教授12月底分享了《新时代下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配置》,他认为:近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下滑,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保持在6.5%-7.0%。中国应对经济过热不是用危机的办法快速消除过剩产能和债务问题,而是通过“软着陆”让问题逐步暴露,这一结构性调整正在进行,也将继续。
国际上,美国与欧洲经济复苏强劲;美联储再次加息,已进入正常水平;“特朗普效应”体现在减税、贸易战、军费支出、基础设施建设(1万亿美元)。这些政策变化的效果已经被市场消化了一部分,但更大的实际影响还有待显现,如外贸、资本流动、汇率、利率等等。
对于特朗普推动的美国减税方案带来的影响,樊纲认为不用过度担心资本外流的问题。因为从美国最新的减税政策看,实际减免税率并没有名义上那么高。而且结合实际产业看,减税和产业资本回流也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这样国际间资本的流动会趋向于常态化,所以并不用过分担心。
对于当前有人提出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的问题,樊纲认为,不要经济稍微好一点就说新周期来了,新周期还远没有到,不要太乐观。“中国经济在2016年完成触底后不会马上反弹,还要在低谷徘徊一段时间,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他举例说,还有很多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债务问题要解决。经济还在调整过程中,各产业内部的整合正在发生,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调整的过程会很长。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本身趋于“中性”,而不是继续过紧。
樊纲表示,在低谷徘徊期,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波动,今天高一点,明天低一点,维持在6%到7%之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稳定,基本是中性的,不紧不松。展望未来经济前景,樊纲认为,经过这段经济调整的过程后,中国经济的效率会更高,转向高质量的发展。
全球化的脚步不会停滞、不会逆转,只是进入新的阶段:贸易保护增多、税收竞争和投资竞争加剧。一带一路的“经济合理性”在于中国的高储蓄与未来的发展空间;企业也需要适当“走出去”,进行全球资源配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出去”,要充分分析与估计机遇与风险。
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呈现两极分化。稳定市场,短期政策很必要,可以说没有2015年以来的“限购政策”,我们现在可能还在房地产泡沫的“盛宴”当中;短期政策长期化会导致市场扭曲,因此需要供求两侧的长效机制建立稳固的供求平衡。房地产要坚持市场化道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回到政府供房的老路上去;住房市场的稳定发展,不意味房价不变,而是指房价与收入的比例关系基本稳定;要在供求两方面同时进行改革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