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农民工市民化”考验乡村活力
时间:2016-08-31 10:11:2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由于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长达60年历史的美国《排华法案》废止,华侨从“落叶归根”改为“落地生根”,由此启动了华工在美国的“市民化”。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其微观的机制就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而赢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在工业集聚的城市安家置业。然而1883年美国颁布了《排华法案》,华人从法律上不能在美国入籍落地生根,于是大批华侨只能把安家置业的钱寄回家乡。而侨汇的投向即“华侨回家三件事”:娶妻、建房、买地,形成了当年侨乡的繁华,这与今天发生在全国各劳务输出地的乡村几乎一样。

  《排华法案》废除后,来自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开始在美国“市民化”。加上中国大陆众所周知的风云变幻,台山与美国的交流方式简化为单向的人力资源输出,北美华侨不再以台山为终老之地,不仅房地产和市政投资,就连维修养护的费用也难以为继了。1950年代以后,台山鲜有来自海外侨汇所建设的洋房、碉楼和侨圩。可见,一旦农民工在就业的城市“市民化”,家乡就不可避免地陷于衰落。这是不是当下中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警惕的呢?假如只有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没有市民下乡置业的途径,那么农民工的家乡就难免十室九空的命运。

  城市化包括了农民进城与市民下乡两个趋势,这两大趋势受到了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双向制约。十八大以来在消除农民进城的制度障碍上各地推出了不少的政策,例如放宽户籍、推行居住证、在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但在市民下乡方面却依然森严壁垒。农民的宅基地不能获得完全的产权在市场上流通,使得中国农村宅基地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笔“死资产”,城市资本缺少一个重要的下乡渠道,村中老屋墙倒屋塌,村外又盖起一排排新房,每间新房每年只住15天(初一到十五),成为全国普遍的现象。台山,已经为这种农村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城市化敲响了警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