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城市向多功能综合型的城市转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长沙县在具体推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从城市品质、保障体制、规划调整,业态更新、社会重塑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以松雅湖建设凝聚城市理想
长沙县松雅湖
建设一个杰出的城市,必须以共同的城市理想凝聚意志鼓舞人心。长沙县产城融合第一步就是要让习惯了乡村和园区建设的干部群众,真正意识到他们城市的未来是什么;要让县域外的人知道长沙县未来的梦想是什么。于是松雅湖的退耕还湖就成为整个长沙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松雅湖项目按照“现代理念、人文情怀、世界眼光、国际水准”的要求,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城市生态湖泊,并通过对环湖区域的开发,打造一个现代高端服务业的核心聚集区。规划编制以国际招标的形式,集国际智慧描绘城市理想。建设施工从细节入手,开创城市环境品质新标高。项目运营坚持面向国际,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松雅湖的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县域发展后劲,极大提振了人们对星沙未来发展的信心。以此为标志,长沙县开始走上了一条从营造优秀的城市环境入手转变发展方式的“产城融合”之路。
2.行政体制改革率先破局
行政体制改革是破除产城分割重要的顶层设计。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是长沙市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发展经济,几万员工的公共服务仅有一个内设的社会事业局负责,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关,无论职能还是人事都难以“接地气”,很难做到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经开区只包括了原星沙镇的部分社区,在解决的基层公共问题,本来面对面的乡村和园区干部却变成了一定要经过镇、县才能达成最后的协商。国家级的开发区和乡镇级的公共配套格格不入,社会公共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县、区、镇职权交叉、权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已严重掣肘城市长远发展,客观上导致了行政资源浪费、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
撤销星沙镇乡镇建制成为产城融合的关键一步。2009年12月,长沙县主动提出“镇改街”,将原星沙镇划分为星沙、湘龙、泉塘3个街道办事处。2012年,继续按照这一思路,将新建的星沙产业基地范围内,原黄花镇四个村庄全部析出,建立长龙街道办事处。
街道肩负起“以城促产”的使命,让以产业工人为主的外来流动人口变成居民,进而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管委会和街道办紧密合作,形成经济事务和公共服务互相配合,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双方明确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有效杜绝推诿扯皮、各行其是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职能交叉、权力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确保城市管理效率。同时,强化社区功能,按照物业化、网格化、数字化的要求,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有效实现了城市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3.创新发展理念,实践“三个1/3”
星沙产业基地从2009年规划建设开始就按照“三个1/3”的理念,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即1/3的地方发展工业、1/3的地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3的地方建设基础设施和商贸住宅。
按照“三个1/3”思路,基地邀请曾参与日本筑波产业园和中国台湾新竹产业园设计规划的日本著名建筑规划大师横松宗治先生、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吴文媛、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规划局长李志刚等专家、行家献计献策。园区树立“反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山水,合理制定生态控制区,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貌和风土人情,以往不被规划师重视的溪流、水塘、小丘被尽可能保留下来,形成城市发展最安全的生态基础。利用境内丘陵、湿地等多样性生态布局,创造优质的居住和生态环境,带动园区人才的聚集。工业园区建设因山就势,与行政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同步建设,还积极引进学校、医院、银行、商场等配套设施,努力形成多样的城市肌理和活力节点。鸽子塘公园、长龙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启动,蓓蕾小学升级改造完毕,县职业中专、省劳动人事学校相继开学,长龙湾小区安置保障房加快推进,起步区商业街区进入建设施工阶段。
经过跨越式发展,星沙产业基地目前已有36家企业投产,云箭集团、住友橡胶、山河智能等一批大型项目先后入驻,产值从2012年开始时的5亿元,倍增至2014年的34亿元;2015年还有20多个项目在建,年产值有望达50亿元。而曾经的长龙乡村,如今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园区面貌。随着大批产业工人和即将落成的两所职院师生的到来,到2020年,长龙街道的常住人口将达10万。
4.加强社区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平台
泉塘街道办从星沙镇划出后,全力投入长沙经开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将“产城融合”的突破口放在激发城市活力上,坚持将城市功能、政府公共服务全面植入园区,不断丰富园区城市功能,努力推动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努力把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社区精心打造,把城市社区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在使产业园区借助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服务产业园区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针对辖区“二强三弱”产业结构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泉塘街道在服务好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强二优三”“产城融合”为主线,探索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引进一批上规模、高效应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精心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昌和国际、三景华域、楚天世纪城3个商贸综合体与新长海CBD相呼应,助推街道三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相继开业,肯德基、台北豆浆和罗莎蛋糕纷纷落地,居民生活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配合长沙经开区,从市民需求出发进行公共服务配套的“大补课”。从原有工业用地、商业用地规划中调整出大面积公共绿地,完成泉塘公园、晓塘公园建设。利用安置房、工厂、立交的零散用地增设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社区建设必须达到“五个一”标准:一个社区办公楼、一个银行、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菜市场和超市、一个社区公园,形成便民利民的十分钟消费圈。积极推进中学、小学、派出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顺利承接了城管工作,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方位着手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积极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公众参与监督体系,引导“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开创性地设置“民情接待站”,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切实为民解决困难。聘请“五老民情信息员”,广泛收集民情民意。设置治安巡防站点,选拔义务巡防队员,组建法律道德义工队伍,加强群防群治。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泉塘十大青年歌手大赛,举办文艺下社区活动,组织参加全县龙狮赛、红歌赛、健身赛等,用文化活动调动群众对公共管理服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街道办作为在地的行政机构,成了产城融合的重要纽带。通过建立一系列公众参与街、区建设管理的工作平台和公众对话协商的利益协调机制、民主监督通道,着力打造人性化的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