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工城市化首先要去“工具化”
时间:2016-04-28 14:08:3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薛家明 

    近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4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这份统计报告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市已“敞开怀抱”,等待农民工的落户。而农民工却“不买账”,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的确,为吸引农民工进城,消化房地产库存,各级政府都下了很大的气力。在顶层设计上,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而在具体落实层面,20余省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 

  诚然,在去库存过程中,城市确实给了农民工春天般的温暖。但这并不是城市对待农民工的全部态度。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更多场景是,农民工进城打工,子女却被迫留守。即使孩子跟随父母而来,也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农民工干着城市最苦、最累的活,却不能享受最基本的城市社保;工作环境差,欠薪问题,此起彼伏。试想,农民工总是看到城市的“黑脸”,对城市还会有留恋么?

  可见,农民工不想进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是否真正“敞开怀抱等你”?在需要去库存时,将农民工顶在前面,如果没有制定配套措施,解决养老、就业等后顾之忧,如此农民工敢全身心的投入到城镇化中去么?正因如此,农民工才会面临入城诱惑的时候,放不下自己家中的土地承包权,担心父母子女无人照顾,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让自己消费不起。

  因此,引导农民工进城,首要是去“工具化”。城市的管理者,不能将农民工简单地视为管理的工具,而是要转变思想,以更加人性化的视角看待农民工进城问题。比如,切实解决农民工落户后的社保衔接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加大保障房建设、供应力度,不让农民工为购房背负沉重的债务,在生活上、工作上予以更大关怀,让农民工生活在城市没有违和感。如此,农民工能不产生归属感,对城市恋恋不舍么?

  农民工进城是一个负责的社会管理问题,相关方面只有丢掉工具化的思维,认真的对待农民工的诉求,合理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人性化的视角给农民工擘画一个美好明天,广大农民工必然会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城市化的怀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