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综合开发研究院曾举办过一个深港合作论坛,当时就提出了建设“港深都会”,到现在正好十年。这十年深港两地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地合作虽然有很多曲折,但交流融合的程度是越来越深。
下一步如何推进深港合作?在我看来,具体各个领域的合作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大的愿景,没有一个大的战略,没有一个可持续的机制,各方面对深港合作的认识不到位,那合作起来就会很困难。要有一个像“一路一带”这样的战略规划,推动起来就有一个目标,大家的认识就凝聚起来了,事情就会好办些。
为什么要提出“港深国际大都会”概念?
我认为应提出“港深国际大都会”这个愿景,因为这个目标是可期待、可规划、可报告的。十年前,没有用“国际大都会”,只叫“港深都会”,现在完全可以用“港深国际大都会”了。因为今天提“港深国际大都会”和十年前提“港深都会”的背景、条件、意义和时机都大不一样了,今天提“港深国际大都会”更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我觉得现在在这个圆桌会议上明确提出“港深国际大都会”的愿景,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建设规划的目标,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大都会的城市形态在国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城市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必然发展为都会区,在国际上就叫“Metropolitan Area”。今年4月份我去东京考察了东京都会区,发现东京就是打破行政阻隔,要素之间能够流动,通勤非常方便。去年底到首尔,坐着地铁去看,感觉各个区域的分工都很好。纽约、伦敦等都是大都会区的形态。香港和深圳应是更有条件走大都会区的发展形态。
其次,国际上的大都会不仅只是产业的合作,更多的是规划、协调、通勤、统计、人口、婚姻、民生的问题。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都是港深两地需要的。有人说香港人不看GDP,不看经济,我认为经济和民生不是一回事,你可以不讲GDP,但你不能不发展经济,不能不讲民生,民生在香港是一个大问题,民生里面包括交通、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这和产业、人口、基础设施都有关系,这些香港民生的问题都需要改善,与深圳也都有关系。
再次,现在港深也发展到了需要推进大都会区建设的时候。未来十年,珠三角的轨道交通要连在一起了,香港要不要连通?原来香港建高铁时还争来争去,将来我们的城轨都不等你争了,我们自己连在一起了,你再不连通,将来更麻烦了。从国家的层面看也是需要的,国家现在特别希望香港有长远规划,也特别关注香港的民生问题,港深国际大都会建设就是长远的规划,是长远的问题。
践行“港深国际大都会”愿景的基础是什么?
如果把“港深国际大都会”作为重要的战略愿景,建议要做几件重要的事:
第一,虽然港深政府层面有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但还不够,各个部门都应有常态化的对接工作机制,包括两地的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环保部门等。首先是非常有必要成立一个跨境的规划委员会,重要的交通规划、城市发展、基础设施要对得上。伦敦的国际大都市有一个规划委员会,旧金山湾区也有一个规划委员会,规划的协调是大都市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第二,启动重要的民生工程的建设,要有点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口岸的改革、通勤的便利、交通的衔接等。我上次从皇岗通关,花了一个半小时,照理不应该这样的。两地之间应该加大力度,虽然都在谈,也有改进,但改进没有变化快,这个变化就是跨境的客流量的增加,需求比过去大很多。
第三,我认为大都会区的统计很重要,纽约大都市区、东京大都市区,其实是一个统计的概念。因此,应建立港深国际大都会区的统计体系,要统计出来,其规模、人口等各项指标在国际上都会有影响力。
第四,各种要素比如人员、资本、科技、产业等如何流通。通过大都会区的建设促进要素的流动,不仅促进香港的服务业北上,也推动深圳和内地的高端生产要素流向香港,为香港带来更多的新产业、新就业和新结构。虽然产业是市场的事情,但政府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提出这个愿景以后,这些事就好办了。如果再能够提升到国家的重要层面上来做这个事,好多事就比较好做。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应明确把港深国际大都会的愿景提出来,成为港深合作的重要目标来规划、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