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曲建:深圳东进首先是公共品要同城化
时间:2016-07-15 15:34:01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 

    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深圳举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深圳东进中,人的问题是最难的问题。经济对接容易,社会对接复杂。今天所说的公共品要实现同城化,这样才能保证深圳的高端产业向外挺进。如果这一堆公共品无法实现同城化,高端产业也就很难实质性的推进。

    以下为会议实录:

  曲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再一次与大家相聚一堂,一起来讨论一下深圳东进战略实施的问题。去年11月份,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也参加了第一届东进战略论坛,当时主要是讲概念,这次突出一个主题,是“落实”。用的是什么呢?梳理一个新的理念、探索一个新的路径、谋取一个新的发展。

  所以今天我回想一下,其实东进战略,从马书记到我们综合开发研究院提出这个战略,到现在时间并不长,但是推进的工作非常之快,已经编制完成了实施东进战略的一套完整的方案,也出现了一个没有想到,或者是没有想到发展这么快的一个格局,就是东部的房价快速飙升。

  我今天想跟大家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东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没有完成,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环境的打造。我们今天要谈到,谈一系列的项目的落地、产业的落地,但是它的发展的空间和对应的环境如果没有有效的改善的话,那么东进的实施可能不能够尽快的达到人们的预期。所以今天我和在座各位就整个东进战略落地这么一个事情和我们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环境进行一个探讨。

  首先跟大家谈一下,有一些专家提出来:“深圳提出来的东进是不是政府的行政强力措施,没有市场的一个基础?”通过今天的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下,深圳实施东进战略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推动力量。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东进战略之前,我们对深圳市内向外拓展、向外转移的企业情况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转入到了其他的省份,我们扣掉这些,我们只研究深圳的企业向广东省内其他地区转移的方向,我们发现,深圳56.9%的外拓型的企业选择的方向是粤东,13.8%的企业选择的是粤北,只有2.9%的企业选择的是粤西,就是省内调整、拓展选择的方向是这样,剩下的加总在一起不等于100%,剩下的跑哪去了呢?珠江三角洲内进行拓展,就是有些企业要选择从深圳比如说到东莞去拓展,大家记住了,我用的这个词叫“拓展”,没有用“转移”这样的一个词语。等一会我会专门讲为什么用了“拓展”,而没有用“转移”。

  我们再来看一下产业拓展过程中它的一个对比。我们在五六年前我们研究拓展、转移的这些企业,它主要集中在一些什么行业呢?相当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说得明白一点,它转不转出去,当时的深圳并不太在心。而今天呢,大家看向外拓展的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呢?主要集中在IT行业,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粤东跟我们东进战略主攻产业发展方向是什么,智造化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向外拓展的是这类产业已经开始了。所以在媒体上现在非常的热闹,有人说是不是深圳又面临着过坎爬坡的时候了。

  就像当年九十年代,我是九十年代来深圳,深圳对于年轻人来讲好像是每天都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对老深圳人来讲那是一把血泪史,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有一次坎就有一次坡要爬。九十年代宣布深圳所有的政策取消,深圳经历了一次波动,很多人才,包括我的领导偷着摸着都跑了,都跑到北京、上海去了,所以就留着我们这些年轻人突然之间就当上领导了,因为我们的领导都走了。1990年出现了爬坡过坎以后。2000年-2005年之后又出现一次爬坡过坎,相当一部分企业内迁,这次和那次相比,又集中在了一些大型的公司,号称总部的也似乎想动,所以也大家造成了非常大的心里压力。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不要被媒体,在座很多的媒体朋友,我不是批评媒体,媒体的朋友要学点经济学,经济学用词的时候要用的“转移、拓展”,什么意思呢?

  大家看一下这个表,我们仔细看了一下,深圳的这些企业往外,有人说“跑”,是不是呢?不是!53%的企业,干什么呢?总部和原公司一毛钱都没动,他跑到外面去,去开辟一个生产的基地,用形象的话说,他建了车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他把公司的总部的一部分职能搬出去了,比如说现在大家很关注的华为,华为的结算中心没走,华为的研发的相当一部分在深圳,人家也做了记者的招待会,没有说他要搬,我也去到东莞那一块去,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搬不走、挪不动的,有很多的企业的根还扎在这个地方。所以说无论是向外搬的地方政府,还是向里吸的这个城市的地方政府,都不要紧张,要用正常的一种心态来看企业的全球化的布局这么样一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的企业开始向外拓展,尤其是向粤东地区拓展呢?我们给大家打了一个“成绩单”,看看粤东地区这些城市,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一个什么样的罕见的现象呢?包含着深圳、东莞、惠州、汕头、潮阳、揭阳、河源、汕尾、梅州,等等,我们说粤东这个大区域,不到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是在这个里面却分了三六九等,有人过得热火朝天,有人过得有点悲惨。我们进行了一个指数的测定,过得非常好的,他进入到了后工业化阶段;过得不太如意的,还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工业化的前期阶段的再往前走,那就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再往前走,那就是原始社会了;已经离这原始社会不太远了。

  所以说我们既有着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化的大都市的中心,没跑多少公里以外,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城市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这在如此小的范围里面,就这么大一点地方却出现了进程差距如此之大的一个现象,这在全世界的地图上没看见。我在美国、欧洲没看过,我也没有在非洲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因为非洲全都是工业化初期阶段。而欧洲全都是后工业化阶段,而只有中国这么小的一块地方,有人在后工业化时代,有人却在工业化的初期这样一个阶段。

  上午有专家讲了一堆的数据,我可以跟大家就简明扼要的报告一个数,就能说明问题。深圳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体上等于深圳西部地区的一半。再看一下粤东的6个城市,它人口的密度、经济的含量都远远与深圳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个差距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说由于有差距,咱们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有势差就会有流动,就会有人去想办法去到那个低势能的洼地去寻找新的发展基地,但是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他们到了新的投资地点,捞到了他们预期的利润了吗?我告诉大家,到目前为止我们调查的企业的情况上来讲,不尽如意。虽然咱们东进战略提出来、到落地、到现在,不到一年。但是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已经不少了,他对“走出去”的这个地区有一系列不满意的地方,这也是制约着整个东进战略实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呢?有一系列的数据,排在首位的就是承接地产业的配套能力相对不足,转来转去就会转回到深圳;2、基础设施不行。断头路,我们还调查到有的企业,跟我们投诉,好不容易把一个大型企业弄去了,人家是搞软件开发的,当他正热火朝天搞软件设计的时候,哎,他把电给人家拉下来了,关键时间“掉链子”了,而且一而再、再二三的发生这样的事情;3、人力资源。想象得都很好,但是现实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招个人很难。所以这些因素汇总在了一起,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东进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更不像房地产商想象的马上可以抬高房价。

  我最近走在路上,有一个老太太一下认出我,她说“哎,我认识你,你经常在电视上。”我还自我感觉还挺好。她说“你以前讲得什么话都听不太明白,现在你讲的一个叫东进战略的我听明白了。”我说:你怎么听明白了?她说“我家房价上涨了。”这说明什么事呢?这说明我们对东进战略的理解可能还有一个很大的偏差,以为东进战略就会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能实现,这是一个大错特错。今天请的很多专家,我觉得起码有点可以告诉大家,比如说大家呼之欲出天天梦想要实现的第二机场--深圳东机场,以为我们马上可以选址,以为马上可以立项,今天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十年左右的时间,那就意味着你还能不能坐上这个航班了,你要自己考虑一下!

  那么,怎么推进东进战略呢?想来想去,因为今天讲的是落地的问题,我们在想,要研究一下珠江三角洲深圳到广州这一带当年是怎么开发起来的,要有个借鉴。什么借鉴呢?就是以一个交通主轴作为一个借鉴,进行产业的空间布局。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思路下,因为有个成功的经验,我们把它借鉴过程的话,现在判断,其实从深圳的东部中心,就是龙岗、坪山出发,有两个主轴可以研究,集中进行产业的集聚和园区的开发,也就是说,把我们的智造类产业布在什么地方、不能散了,因为产业一散了,你今后的所有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上涨,而且空间的这个买卖,一旦动土,你再想回改,难了。它不像你现在做个产业规划,不行,撕掉,换一个,空间一当施工,就很难做出调整。空间一旦落地,基础设施,地下的,就像赵秘书长说的,1公里的地铁线10个亿的资金往下砸下去,一旦施工,你说我悔改了、我不想这么干了,没得改了,所以要一开始明确我们的产业集中度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城镇化集中在什么地方开展,而不能是块地方像房地产商今天的这个做法,管它怎么样,先弄块地,弄块地了,就赶快先建房子,这就是对未来的一个不负责任。

   由于时间关系,我集中起来谈这么几个建议:

  第一,要想推动我们的东进战略,首先要把我们核心的能级打造起来。就是你要想干活,你要这个本事,你要有这个能级把你经济辐射力带动出去。现在评价下来,龙岗和坪山离有大规模向外辐射能力还有距离,这个要进行全面的改造,如果没有比较大规模的从理念、到路径、到发展的方式上进行一个转变,那么它将会影响东进的整个的进程。

  第二,大家都看到了,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理念的城镇化布局的研究;第二个是我们所说的新路径,就是空间要素间怎么有效的结合起来的路径研究;第三个是我们所谈到的谋求工业化发展的模式。所以要说的这句话就是“梳理新理念、探索新路径、谋求新发展”。什么新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不再是物的发展。粤西,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来的开发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东西做出来,谁去做,大家不是很关心。蓝领一大堆,干的这个活层次不高,但是只要把它给干出来了,这个人怎么样,不管。这次向东的挺进,要谋求人的发展,而这个人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第三、第四和第五推动力,物的发展是第一、第二推动力。随着白领结构人口结构的极速提高,他对海陆空铁相对应的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蓝领的,你把他几万人弄在一个厂子里面,大门一锁,好好干活,给点吃的、给点喝的没问题了,白领,几万人凑在一起,他上窜下跳,天天给你找出来,他要去出差、他要去旅游度假的各种需求,这就要求你综合交通配套能力要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在深圳东进战略推动下的粤东的发展要想清楚我们伺候的人比较难伺候了,不再是过去那种好伺候的蓝领工人了。

  第三,我非常赞成刘总今天上午推行的新加坡的理念,我们结合新加坡的一些做法,也结合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对产业园区进行了代际的分析。测定下来,到目前为止,龙岗也好、坪山也好的产业园区,基本上都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产业园区,而现在你要想把这些产业的能级提高,你的平台也要随之提高。养什么动物用什么窝,养鸡的叫鸡窝,养熊猫的叫熊猫馆。你如果还想着用鸡窝去养熊猫,熊猫会死的。怎么办?政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赶快进行平台的升级转型。怎么转型?我不多说了。一句话,再像过去西部开发的那种功能性的划分、功能组团型的划分,你一定养不到熊猫,因为熊猫对环境的要求太高了。

  第四,特别明确一下,这一次的东进战略它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那么新型城镇化跟老型城镇化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老型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我们把土地一变性,把农业建设用地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简单了,咱们再打一条轨道交通,TOD,一下把那个区域开发了,这个任务标准化、可推进;到了人的城镇化,你要把他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城市的人的时候,复杂性大幅度上升。

  第五,推进城市公共品的同城化对接。

  人的问题是最难的问题。

  1、轨道交通跨区对接。我非常赞同刚才赵秘书长所说的,绝不能走私家车为主的交通体系了,要搞轨道交通,大运量的这种对接。你今天如果轨道交通不布上去,我可以告诉你,深圳的人才不会东进,他可以站在西面摇旗呐喊“让你们东进,我不进。”为什么呢?因为太不方便了。

  2、道路设施跨区对接。这是众所周知的。

  这两个对接,相对来说通过固定自惭投资还会快速的拉动,往后面的对接是越来越难对接。

  3、公交服务跨区对接。公交对接,如果在市内,中国的城市行政区以内还好办,政府拿点钱补贴,一旦跨了区,这个补贴的费怎么谈、怎么弄,现在没有办法。

  4、教育社保跨区对接。孩子,如果深圳户籍人员住在了惠州,你的小孩念书,究竟这个孩子享不享受相应的教育的指示体系,这些问题都面临着一个复杂的制度的重新设计。还有跑到深圳与其他城市交界处居住,那个社康医院是深圳的社康医院还是那个城市的社康医院,我持有深圳社保卡的那个人跑到人家的社康医院去,生了病、去看病,究竟怎么办?

  5、住房保障跨区对接。人才保障住房,要求环境优美,深圳按照我们的计划是20万套的量,我们连4万套都拿不出来,那么其他的就需要在其他的城市来进行选址,建设人才的保障用房。这个保障用房,这个土地究竟是什么性质。我跑到自己的叫行政划拨用地,我跑到其他的地方,其他的城市,怎么能够拿到保障性用房的土地,等等。

  所有的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一句话,经济对接容易,社会对接复杂。今天所说的公共品要实现同城化,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一个高端产业向外挺进。如果你的这一堆公共品无法实现同城化,你的高端产业也就很难实质性的推进。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东进战略和实施向粤东地区的发展,我们只是刚刚破了一个题。通过这两届论坛,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

  我个人对东进战略是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它既具有市场的力量的推动,更具有政府行政强力的干预。所以说前途是美好的,但是今天马上取得效果,这种期望是不能太高的。我们期待着通过市场跟政府这两套力量共同推进,让我们东进战略实施的更好、更快、更高。

  我今天就跟各位汇报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