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达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
【热点话题】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来要通过“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措施,“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县域发展对于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就此热点,《城市化》杂志特邀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博士专业解读。
郭万达: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其核心是县域治理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县域与县城不同,县域是一个行政、空间概念,而县城则更强调城市、产业的形态。从现代意义上看“郡县”:首先,它是城与乡的结合,其中既有城市形态又有乡村形态;其次,它是多元化产业的融合,都市中少见第一产业(农业),而县域中的产业更加丰富、多元化——既包括农业,又包括工业,还包括现代服务业;第三,它具有人口的集聚特征,“城”本就由人口集聚而成,在县域中,则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县城集聚,这一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第四,县域是社会经济的集合体,其中既存在经济问题,也存在社会问题。若县域中的城乡关系、产业融合等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县域经济能够较快发展,农村人口不必再长途跋涉到大城市中打工,不仅有利于经济的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意见》提出,要“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特别强调发挥县域中县城的作用。如何发挥县城的作用?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第一,与大城市相比,县城的交通、水电、管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县城基础设施的质量;第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也是城市形态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因此应着力提升县城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增强其吸引力;第三,人口向深圳等大城市集中,原因是这些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县城若能提高经济活动、增强产业的丰富度,也会有更多人选择在县城就业;第四,要想做到以上几点,提升县城的城镇化水平、增强县城的人口吸引力,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住房制度等机制体制。
改革的过程也是政府明确自身定位的过程。政府管控过多会致使市场的作用难以发挥,改革的目的就是创造适合产业成长的环境,吸引人才来此创业创新。比如,泉州、温州等地的很多企业家原本是农民、很多企业也都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这些企业家、企业进入县城,就会带动县城的就业,使县城有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而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会吸引更多人来到县城——这就是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德国的很多城市都只有几十万人口,然而人民在此安居乐业,因为这些城市都拥有很好的经济活动与公共服务,这是我国县域发展可以借鉴的先例。
我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都可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农民工到县城就业、大量农村人口到县城居住,这一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可以让更多人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优质服务、感受到城市发展对人们生活现代化起到的带动作用。其次,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是县和镇的质量,若县城和镇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延伸到农村,在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实现。再次,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推进的综合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的改革,又包括社会体制的改革,还包括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既涉及政府层面的改革,又涉及村一级基层治理的改革,如果这些改革取得成效,对于其他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体制机制改革都将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