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5年中国城市化十大新闻事件
时间:2016-01-23 11:46:1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NO.1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引关注

  事件回放:2015年2月28日,103分钟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一经推出便引爆朋友圈,48小时之后点击率超过2亿次。在《穹顶之下》,柴静不再以一个知名记者,而是以一个母亲、普通市民的身份,运用大量专业数据解读、权威专家访谈、中外治理比较及亲身经历回答了公众关注的雾霾三问——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视角,展示了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现实性、无奈性,让看过片子的人无不为之震撼。

  点评:柴静以《穹顶之下》震撼国人,让亿万民众打心底里承认了这部“真实”的纪录片。据凤凰网民调结果显示,截止到3月1日22:00,超过13万人参与调查,92%的网友对片子评价很高。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柴静抓住了时代的痛点,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环保,更多评论认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柴静。因为,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30多年前,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压倒一切”等口号在那个时候,几乎没人去质疑它的正确性,环境保护被经济发展有意识地忘掉了。此后,唯GDP论、重发展轻环保、先发展后治理等让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这是柴静通过一年多的调查得出的结论。并且她认为,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的来源,可以促进竞争,产生就业,拉动经济。实际上,国际治理污染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这两点都与中国当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NO.2  “水十条”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事件回放: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10条35项具体措施开展防治行动,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点评:正如环保部所言,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系统思维。“水十条”的发布,被认为是旨在扼住水污染“咽喉”的政策,因为它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行动方案:如提出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红黄牌”管理超标企业、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限批等238项强有力的硬措施;并强调运用水环境保护这把“手术刀”、水环境质量考核这个“指挥棒”,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相比2013年出台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在继承优点的同时,一个显著变化是,更加明确防治责任主体,即每一条举措后面都有相应的责任部门,这无疑有利于措施落实。再加上2015年各个省份纷纷下达地方版“水十条”,标志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此外,“水十条”将催生的庞大环保市场,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

  NO.3  《留守儿童心灵白皮书》:千万儿童终年见不到父母

  事件回放:2015年6月18日,“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发布《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这是中国首部以6100万留守儿童心灵关爱为目标的白皮书。调查显示,有15.1%的留守儿童,即近1000万的孩子一年到头(包括春节)见不到父母。

  点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当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走进城市的同时,他们的身后留下了孩子。留守儿童,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独有的现象。《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展现出一幅不为人知的留守图景:1000万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260万儿童1年接不到父母1个电话;大约有34%的留守儿童有自杀倾向,19%的孩子做过自杀计划,9%真的实施过自杀……留守儿童,你留,谁守?在毕节4个孩子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媒体曾在报道中抛出这个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映芳说,“因为城市化的发展,而将我们既有的家庭纽带撕裂,将成员间相互依存的家族团体抛弃,这不是民族和社会可以承受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双亲的陪伴和教育,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终还是要从制度入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称,城市化进程中,全社会在给予留守儿童关怀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制度壁垒,让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真正得到城市的关怀。

  NO.4  天津港爆炸、深圳滑坡敲响城市安全警钟

  事件回放: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余渣泥土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截止12月22日16时,91人失联,33栋楼房被埋。

  点评:无论是天津港爆炸,还是深圳滑坡事故,虽然事件地点不一样,性质不一样,但有两点是相同的,都发生在大城市,都反映出某些部门监管疏忽,凸显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紧迫性,敲响了大城市安全的警钟。

  就近年来人为原因引起的事故频发,专家、媒体、网友从不同角度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思考,对于政府管理缺位的谴责依然是此类突发事件中舆论的焦点。以深圳滑坡事故为例,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吝涛提出,缺乏慎重研究的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将为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埋下隐患。网友“东方之珠”称,天津港事件,深圳滑坡,都是人为的事件,完全可以避免,此时的有关部门都去哪里了?《环球时报》社评《滑坡事故让深圳的光鲜打折扣》中提到,这起事故剥去了深圳作为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外在光鲜,暴露了其内在管理的“一团乱絮”。

  难道我们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所谓便利时,不应该反思一下其中的问题吗?难道真的如韩寒在世博会说的那样: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糟糕!不能总是追求发展的“第一世界”,而把安全忧患意识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上吧?……人们的种种反问表明,健全城市公共安全预防与处理机制刻不容缓!

  NO.5  全面推行公积金异地贷款

  事件回放:2015年9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发布《关于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通知》。《通知》提出2015年10月8日起,全面推行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有条件城市要推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

  点评:一直以来,各地公积金长期封闭运行,导致各地数据信息不互通,而且各地缴纳规定、额度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成为异地互贷的障碍。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在各个城市手中,大中城市公积金利用率高,资金归集跟不上贷款发放速度,出现“钱紧”、“钱荒”。而公积金使用率相对较低的三四线城市,由于流动人口不多、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再加上目前购房投资风险上升,难以看到更多外溢性投资需求。此外,公积金用途还包括保障房建设、大病救治等,而公积金又是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因此,一些小城市管理者不愿意占用本地公积金,没有动力支持异地贷款。

  继国内少数省份和城市出台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之后,全国层面的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细则出台,意味着公积金异地买房在政策上将成为现实。这对于广大在外务工人群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政策,能让他们早日买上属于自己的住房。而且,有助于激活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减少公积金闲置,让这项政策真正服务于民。但专家指出,真正实现公积金异地贷款,就必须从根本上打破公积金各自为政的地方利益割据格局,打造全国统一的公积金管理机构。

  NO.6  独生子女政策终结,全面放开二孩

  事件回放: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会议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我国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迎来全面二孩时代。

  点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出,即刻成为国内外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社交媒体的头条,“你生不生二胎”成为中国百姓最热门的话题。有评论说,在全媒体融合时代,没有哪则新闻具有“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17个字的影响力。从基本权利的角度看,这是还权于家庭。从人口和经济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认为,中国过低的生育水平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短缺,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未雨绸缪调整生育政策,事关中国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在“一胎”全面松绑欢喜高兴之余,经济收入、住房条件、子女教育、抚养成本、年龄及夫妻双方父母能否帮带孩子等现实问题,成为中国民众新的议论热点。

  NO.7  天津65层高楼将成“国内第一拆”

  事件回放:12月10日,《天津日报》旗下新媒体“新闻117”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称,赵晋在天津开发的水岸银座及名门广场项目将拆除,其中刚刚整体完工的水岸银座最高一栋公寓高度已超200米,或将成为国内高楼“第一拆”。这意味着,天津水岸银座恐将以给业主退款、65层200多米成为国内“第一拆”的方式了结。

  点评:水岸银座3号楼以208米的高度位列天津超高层建筑第23位,随着它的开发商——津城“红极一时”、现已身陷囹圄的赵晋,江苏省委原秘书长赵少麟之子,被立案侦查并被采取强制措施,它将成为这座城市乃至全国首个被拆除的超200米的超高层。有网友这样评论:这是注定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段先人的教诲放置在今日丝毫不过时。

  尽管如此,像这样的超高层建成而不能使用,再花费巨资拆除,不但在国内没有先例,在全球也属罕见。就安全角度考虑,拆除确有必要,但由此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时间的浪费,以及给那些或为自住、或为投资、或为“蓝印户口”买房的业主带来的损失……又该如何估量?

  相关评论认为,这固然是反腐必经的阵痛,却也提醒着监管者,如何更好地扎紧制度笼子,让反腐之后更深入的倡廉理念切实嵌入到日常监管的每个环节,绝不轻易让赵少麟、赵晋之类轻易越界、胡作非为,不再让一座座问题百出的高楼拔地而起,让问题楼房拆了建、建了拆,是中国走向法治化的长远命题。如果真能如此,民众为“第一拆”所付出的代价才算是有所补偿,反腐倡廉的制度改革才称得上终有所成。

  NO.8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农民工市民化”解局楼市库存

  事件回放: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点评:此次会议一经报道,让农民工化解房地产库存成为2015年年末热点。对于中央这一举措,各界质疑声不断:真的靠谱吗?农民工能成为“接盘侠”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外出农民工为1.68亿人,其中仅有1%选择了在务工地购房。即便是以1名农民工买1套100平方米住房计算,去年外来务工人员能为全国消化的库存量也只有约14%。但从就业地看,外出农民工有69.1%在地级及以下城镇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按照未来5年1亿人城镇化计算,如果70%的家庭人口在城镇购房(人均33.3平方米),每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购房需求可达4.6亿平方米,未来5年总共23.1亿平方米。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量。

  也有专家指出,细读文件可以发现,中央明确去库存要靠农民工转化而来的“新市民”,而不是农民工。不仅如此,相关政策即未来的住房制度改革围绕的核心,也是“新市民”而非农民工。这是在发展有质量的城镇化。如果相关部门、地方不先从推动农民工成为新市民方面下功夫,坐等农民工买房救市,无异于守株待兔。

  国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近期中央层面对经济政策的表态中,户籍改革被多次提出,这实则代表着“新市民”群体在稳定整体经济增长上被赋予重要作用,而这种重要作用表现在其对短期经济稳定和中长期经济拉动都能带来引擎作用。农民工市民化后,除了通过对新市民降低信贷购房门槛、加大补贴优惠力度刺激市场成交之外,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也将被放大。

  NO.9  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启

  事件回放:2015年12月20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点评: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继1978年后首次召开的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并且“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顾名思义是布局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如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近18%上升到2014年的近55%;城市人口从1.7亿人增至7.5亿人;城市数量从193座增加到653座。与此同时,迈进城市大国的中国又遭受着各种城市病的困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文化缺失……这些问题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碍,也警示着我们,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会议从中央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顶层设计,明确了城市规划、住房政策、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重大问题,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强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

  NO.10  北京首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

  事件回放:北京市应急办12月7日18时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即全市于8日7时至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是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当天,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红警”之下,这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都市进入应对空气重污染的紧急状态。

  点评:2015年年初《穹顶之下》展现的雾霾及中国环境污染的严峻依然历历在目,但北京以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依旧没有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这一年,北京发出了多次雾霾预警。雾霾预警级别分为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级别,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启动红色级别。12月7日,空气重污染卷土重来,红色预警应声而至。这是北京首次启动红色预警。

  对此,有评论说,北京发布红色预警固然是破天荒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意味着政府治霾理念的转变。或者说,现在也已经到了必须改变治霾思路的时候。以往雾霾一来,政府部门往往穷于应对公众的追问,或信誓旦旦地表示多长时间内根治雾霾。查找雾霾元凶,从根本上治理雾霾,这当然非常重要,但更要通过这次红色预警认识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不得不与雾霾共存。基于雾霾的形成机制,以及雾霾治理的难度,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情况下,首先要把如何尽可能减少雾霾对社会和民众的伤害,当作政府治霾的一个重要议程。如果说治霾是打持久战,“避霾”则是速效救心丸。北京这次发布红色预警,不只是调整了预警级别,背后相对应的还有一整套的应急管理措施。

  弥漫在大地上的沉沉雾霾,不仅是对空气质量的红色预警,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发出的红色警戒。穹顶之下,雾霾面前,我们已无退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